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人的宗教信仰

(2024-07-14 11:02:15)
标签:

杂谈

      约有83%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起源于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崇拜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婆罗门教提倡世袭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的出现与阶级社会形成时期的社会分工有关。在印度,种姓区分最为典型,最初分为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刹帝利(武士和贵族),吠舍(手工业者和商人),和首陀罗(农民和仆役)。种姓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不能交往。后来又在种姓之外分出一个社会地位最低的’贱民‘阶层。
      印度著名作家穆尔克-拉吉-安纳德(1905-2004年)19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不可接触的贱民》对种姓制度有着生动的描述和批判。小说主人公巴克哈是小城清道夫的儿子,属于婆罗门教中的‘贱民’,住在贱民区,代替多病的父亲专门打扫茅厕。他每天从清晨到夜晚,不停的劳作。但由于其贱民身份,被排除正常人之外,成为人们嘲笑,斥骂的对象。他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而不可得。现在种姓制度虽然废除,但其残余影响仍然存在。
      佛教,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释迦牟尼,属刹帝利种姓,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幼时受传统婆罗门教育,有感于人生的,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及对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不满,舍弃王族地位,出家修道,创立佛教。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与婆罗门教的将种姓之间看成一种神圣的秩序相冲突。因此佛教在印度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压。因此现在印度信佛教仅占总人口的1%。而83%的印度人信仰由婆罗门教改良过的印度教。
     伊斯兰教, 历史上由阿拉伯,突厥人的入侵,受到低种姓印度人欢迎,从而使伊斯兰教成为印度第二大宗教。约有13-14%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此外还有2%印度人信仰基督教。此外还有信仰锡克教,耆那教等。
      印度教不吃牛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由于信仰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经常引起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间的矛盾和冲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