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土壤类型
(2020-11-02 05:10:24)
草原土壤是指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原及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以及热带大陆内地,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3%。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广大地区。由东向西,在温带范围内依次有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在暖温带范围内依次有黑垆土,灰钙土。
黑钙土是发育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草原和草原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土壤中有机质积累量大于分解量。土层上部有一黑色或灰黑色肥沃的腐殖质层,在此层以下或土壤中下部有一石灰富积的钙积层,故名。内蒙呼伦贝尔草原属黑钙土。黑钙土潜在肥力较强,有较大部分适于发展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
栗钙土是发育于温带半干旱草原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土壤剖面上部是栗色,下部有菌丝状或斑块状或网文状的钙积层,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内蒙地区,其腐殖质含量比黑土少,是比较肥沃的土壤。
棕钙土是植被具有草原向荒漠过渡的特征,自然植被组成趋于干旱化,生物数量低,土壤腐殖质积累作用弱,有机质含量低。钙积累作用强,呈碱性或强碱性反应。棕钙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仅局部地区有灌溉农业。水分条件差,土层浅薄。
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具有残基粘化层的黑钙性土壤。黑垆土剖面上部有一暗灰色的隐粘化特征的腐殖质层,此层虽较深厚和疏松,但腐殖质含量不高。这种土壤适于耕作,但要防止水土流失。
灰钙土是暖温带荒漠草原区弱淋溶的干旱土。表层弱腐殖化,土壤有机质含量1-2,5%,15-30厘米处为假菌丝或斑点状的钙积层。剖面中下部还可以出现石膏淀积层和可溶盐淀积层。
这些土壤共同特点是土壤淋溶作用较弱,剖面一部均有钙积层。土壤盐基物质丰富,交换性盐基呈饱和状态。土壤反应多呈中性或碱性,有机质主要以根系形式进入土壤,故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随干旱程度增加腐殖质减少,钙累积增加。由于水分不足,不甚适于农业,但易于发展牧业为重要畜牧业基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