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旻如与冶大雄

(2022-07-09 13:57:08)
标签:

历史

杂谈

旻如与冶大雄

田旻如(?-1734),号碧峰,湖广容美土司末代宣慰使。田舜年次庶子,1707年因田舜年猝死一案被康熙皇帝钦定袭任司职。袭职前曾任御前侍卫、通州同知。主政容美27年,雍正年间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田旻如拒不听调进京,清军压境,于1734年自缢于平山万全洞,容美土司至此覆亡。

冶大雄(?-1756),《清史稿》载:冶大雄,四川成都人。康熙季年入伍,从征西藏,克里塘、巴塘,降结敦落笼宗、说板多打笼宗诸寨,获为乱喇嘛五。雍正初,从军出松潘黄胜关,剿抚当十二部落。

准噶尔犯克什图、俄仑矶诸卡伦。大雄偕总兵樊廷以二千人当贼二万,转战七昼夜,拔守卡伦兵以出。与总兵张元佐等师会,力战杀贼。赐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职,赉白金五千。寻授直隶山永协副将。命署湖北夷陵镇总兵。

(乾隆)十三年,从征金川,至卡撒,统云南、贵州诸军进攻色底、光多诸寨。引兵出昔岭中峰之西,与署总兵哈攀龙、任举师会,克大小碉十、石诚一,堕碉百三十。同攻克昔岭沟底石城水卡。经略大学士傅恒奏大雄历经战阵,令总理营垒,措置妥协,赐孔雀翎。金川头人莎罗奔等乞降,师还。授云南提督,加左都督衔。入觐,官其子继钧蓝翎侍卫,命送大雄上官。疏言:“西藏喀拉乌苏  诸地与准噶尔连界,盗窃纷扰,是其故习。今藏北鄙即我边地,防旁自可弭盗。请驻藏大臣仍设重兵,循大道置台站,以资防守。”上嘉其留心。

继钧(大雄子)至常德迎家,中途假回民金,大雄以闻。上以大雄知事不可揜乃始奏劾,左授哈密总兵。命署安西提督,赴巴里坤验马驼,疏报四千余。会总督方观承核并参将钟世杰等至巴里坤领马千九百余,途中马多死,论罪。上以大雄疏不实,下部议;总督黄廷桂复劾大雄,命夺官,逮京师治罪。二十一年四月,行至西安,卒。三十二年,上以绿营世职不得世袭罔替,下兵部察诸将有功者,俟袭次毕,恩赐骑尉世袭罔替,大雄与焉。

《苗防备览卷十六》载:冶大雄,四川成都人。世袭骑都尉,屡官大同总兵,罣误起复。乾隆二年,署永绥副将,整饬军伍,化诲苗凶。有窃出行劫者,立擒治之。兵有病困无归者,捐赀药之。旧时营马多逸纵,侵害田野,大雄择地于老卫城设厩养之,逸纵者有罚,军民皆便。又以永绥岁不产谷,兵有粮无以赡其室家。为请借公帑二千金,籴米旁邑,储以贷其不足,由是兵免重债之困。在任数月,兵民感之。去之日,泐铭于石。六年,升镇筸总兵,一如在永绥时也。

360百科所载较为详细:

康熙五十八年(1719)入伍参军,从征西藏,克里塘(今四川理塘)、巴塘(今属四川).康熙五十九年(1720),降服结敦落笼宗、说板多打笼宗诸寨,擒获作乱喇嘛五名。

雍正元年(1723),擢升把总,从军出四川松潘黄胜关,剿抚热当十二部落。雍正二年(1724),攻郭隆寺,攻岭三,破寨十五,追斩康布喇嘛于西海。又从征桌子山、棋子山,戮头人。追剿罗卜藏丹津,擒丹津珲台吉于花海子。

雍正三年(1725),川陕总督岳钟琪保送引见,特授蓝翎侍卫。雍正四年(1726),升贵州右营游击。雍正六年(1728),升陕西庄浪营参将。雍正七年(1729),加副将衔,赐孔雀翎,领兵赴巴里坤军营。雍正八年(1730),任署川陕标中军副将。准噶尔部侵犯克什图、峨仑矶诸卡伦。冶大雄与总兵樊廷以二千人抵挡敌军二万人,转战七昼夜,拔守卡伦兵以出。与总兵张元佐等会师,力战杀贼。赐爵骑都尉世职,奖励白银五千两。

雍正九年(1731),授直隶山永协副将。雍正十年(1732),任湖北彝陵(今宜昌)镇总兵。雍正十二年(1734),调署任山西大同镇总兵。雍正十三年(1735),由于与前任总兵李如栢互相弹劾,经核实双双被撤职。

…………

乾隆十七年(1752),弹劾冶继钧至湖南常德迎接家眷,途中向云南客民白姓借银,又向回民马颖辗转借贷,“有玷官箴”,奉旨革除蓝翎侍卫之职。上以冶大雄知事不可掩盖才开始补奏,降职哈密总兵。乾隆二十年(1755),任署安西提督,赴巴里坤验马驼,疏报4000。而署陕甘总督方观承核实参将钟世杰等至巴里坤领马1900,途中马多死,论罪。上以冶大雄疏不实,下部议。

乾隆二十一年(1756)正月,陕甘总督黄廷桂复劾冶大雄遇事不能悉心斟酌筹备,推诿取巧,命夺官,送京师治罪。四月,冶大雄行至西安,卒。乾隆三十二年(1767),赐恩骑都尉世袭罔替。


相传“冶大雄微时贩马至容美司,为峒主所窘辱,后镇夷陵,数构之以制府,报复之。”这个传说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改土归流(1735年)87年之后的道光二年(1822年)鹤峰知州吉钟颖编辑的《鹤峰州志·杂述志》;次见于长乐知县李焕春于同治光绪间编辑的《长乐县志·沿革志》;再见于光绪五年(1879年)容阳堂《田氏族谱·田旻如列传》。这则传言是否真实,难以确认。因为最接近传言时间的首任知州毛峻德于乾隆六年开始筹备,二十四年出版的《鹤峰州志》不载。

如果冶大雄是世袭骑都尉,就不存在微时(卑贱而未显达的时候)。1719年正式世袭(骑都尉),年龄应在16-18岁,世袭之前不大可能出来贩马。入伍之后八方征战,没时间也没必要贩马。但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安西提督时,至巴里坤领马1900匹,因途中马多死而论罪获刑。或是田氏后人因此信息而编点故事,给末代土司找些尊严亦未可知。

1988年,台湾学者李荣村所著《元明清容美土司兴亡史》一书中录用了此传言。并载有这样一段话:“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九日,湖北地方官傅敏、布兰泰合呈奏陈改土归流折,其中述及保靖等土司‘肆行屠戮’,汉、土、苗民‘不时拥入内地’,以及土民‘皆愿改土归流’之外,又说这些土司与容美有婚姻关系,恐怕会引起乱事。此折之末,谕批以‘密饬彝陵镇总兵官整饬营伍,预备。’如此密谕彝陵镇总兵参与防患土司一点,恐怕带给容美土司万劫不复的厄运。”

这段话存在两处毛病,一是“密饬彝陵镇总兵官整饬营伍,预备。”并非御批,而是给皇帝提的参考意见。傅敏(亦作福敏、富敏)由浙江巡抚转官湖广总督后,主持湖广一带“改土归流”事宜。原文载于《桑植县志·建置》:“雍正五年丁未七月初九日。署理湖广总督傅敏密陈改土归流疏:言湖南桑植、保靖二土司肆虐一方,汉、土、苗民均受荼毒,土人不时拥入内地,迫切呼号,皆愿改土为流……桑植司向国栋……众叛亲离,改流甚易。惟界连容美司,又缔婚姻。虽容美司田旻如慑服大成……然其人桀骜狙诈,或以物伤其类之故,阳为不闻,阴行煽惑邻近土苗生事……臣等伏查夷陵乃诸土司前路,九溪乃诸土司后路,臣等酌量密饬彝陵镇总兵官整饬营伍预备。但事关重大,仍仰请皇上密论……议调衡州副将周一德暂署九溪协事,整顿兵马以备不虞,并澧州两营听其节制……”二是雍正五年,冶大雄任贵州右营游击,雍正十年才调任湖北彝陵镇总兵,“密饬”一句与冶大雄半点关系也没有。

综上所述,所谓“冶大雄微时受辱,挟私报复,带给容美土司万劫不复的厄运,加速了容美土司的覆灭”之说不能成立。改土设流是国家大政方针,不是一个总兵可以左右的。更何况容美周边土司都在雍正5-7年改土设流完毕,而容美土司于雍正十二年才改土归流,加的什么速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