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吴正宪《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讲座整理)

(2019-07-15 11:30:15)
标签:

教育

分类: 名师导航

前言回顾五年课改走过的路。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要关注什么

1、课堂质量

2、课堂效率

质量和效率筑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究高质量的“教” 和“学”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教”出“知识基础”、|“数学品味”、“数学味道”、“数学境界”、“人文精神”达到人课合一。

与教师的五个层面相对。

二、课堂实效具体指什么?

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包括:

1、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

3、设计教学环节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5、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

三、课堂实效与教学质量、课堂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追求高质量的教学质量、讲求高质量的课堂效率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即要关注教师教的质量,又要关注学生学的质量,二者缺一不可。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不能以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方法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

四、落实了“数学化”课堂是否就是实效好的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体现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但是不能说只要经历了“数学化”就是落实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历“数学化”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落实实效性好的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落实课程目标,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智慧。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信息,用数学符号描述现象,进行数学建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而是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富有生命活力的优质的数学教育。

五、课堂实效是否可以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分成相应的三维实效?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其中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教学中,一要根据学生实际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实地为学生打基础;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三要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非常重要,如何预设基础性生成资源?如何把握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

生成资源来自哪里?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真诚宽容的态度接纳生成,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有些生成需要教师细心地去捕捉。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地看到不是所有课堂出现的问题都对学生的学习有价值,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在课堂里解决。一节课只有40分钟,哪些生成的新问题需要放大?哪些问题引发再思考、再讨论?对与课堂无关的生成可以淡化,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轻轻地告诉学生你的问题下课后再研究。可是,非常遗憾,往往一些偶发性的资源从教师的手边悄悄地流走,失去了很好的数学教育的时机,我想举个例子:一年级学生在做7+6+3时,一位学生没有按顺序做,先把7+3=10,再10+6=16。老师没有在意只说了一句你的结果也是16啊,这是不是一个不期而遇的美丽,却在不经意中从老师的手边溜走了!老师没有及时评价,使这样一个闪光的思维一瞬即逝。

七、如何提供课堂上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谈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问题--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创设情境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们用智慧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学习环境。1、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2、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3、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4、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因此,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其次,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加强指导。除了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如倾听的习惯、质疑的能力,有条理汇报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方法策略等。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合作探究技能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当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需要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搭好台,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

八、提高课堂实效性应遵循哪些原则?有哪些主要策略?应注意什么?

原则:1、关注个性差异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策略: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3、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4、有效捕捉、利用教学资源。5、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

注意问题:1、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尊重接纳学生差异。2、教师要深刻领悟教材,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具有学科思想,了解学科历史文化,提升学科素养。3、有效地组织学习素材,使学习资源优化。4、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专业技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