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上)
文 寻吟子
全国十大重点旅游城市之一的厦门岛风光旖旎,美不胜收。与厦门岛隔水相望的鼓浪屿面积虽然仅平方公里,却是聚全球异域建筑风格的海上花园。岛南覆鼎岩上郑成功雕像拔地擎天、雄视东南海域。其伟岸身姿,凝重神态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瞬间沸腾爱国热血,辽阔海面也平空弥漫英雄气息。
郑成功,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今福建南安石井村人。1624年生于日本平户海滨,其父郑芝龙原为横行海上的武装集团首领。在满清入关、南明小朝廷摇摇欲坠之时成为手握重兵的南明重臣。郑成功却因此受到良好教育,15岁即中秀才,21岁入南京国子监读书,成为福建总兵府中饱学之士。
隆武皇帝躲在十万大山之后的海滨城池福州建立的南明小朝廷,依靠的兵力就是海盜枭雄郑芝龙手下海盜死士。郑芝龙官拜福建总兵,实际上却成了南明王朝的内阁兵部。郑成功以布衣之身随父入宫晋谒隆武帝,饱读诗书经史的郑成功面对虎落平阳的隆武帝侃侃而谈,纵论天下大势如同当年隆中诸葛向刘备分析群雄割据中的三足鼎立局面,当即受到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的隆重恩典。朱为明王朝国姓,成功则取“安抚天下,一举成功”之意。
![[转载]郑成功收复台湾(上) [转载]郑成功收复台湾(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闽海雄风,跨海东征
1646年,清军入闽,福州即位仅一年的隆武——唐王城破被杀。兵权在握的郑芝龙在清兵兵临城下时丧失民族气节,暗中降清,清王朝封郑芝龙闽粤总督、兼理台湾,郑母受辱自尽,郑成功出走金门,誓师海上,以金厦两门为依托武装抗清,鏖战多年。可想当年郑成功父子兵权换位,历史是否应该重写。
胸中雄兵百万,受明王朝赐姓“朱”、受封延平王
1650年,郑成功计杀厦军郑联,夺金门军事基地巩固后方,以金厦弹丸两岛抗天下百万雄兵,北伐东征,威震东南半壁江山,水路大军一度攻到南京城下,虽因郑军内部骄兵致败,却对清王朝构成重秣马厉兵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青钢浮雕秣大威胁。
1653年,继明唐王福州称帝之后,又一位明室帝裔桂王在肇庆称帝。明桂王对郑成功厚望有加,封郑为延平王。自此郑军及南明百姓除尊郑成功为“国姓爷”外,又称延平郡王。
![[转载]郑成功收复台湾(上) [转载]郑成功收复台湾(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661年经过15年长期战争磨练的郑成功手中已经握有数万能征惯战的水陆雄师。4月12日,经过充分准备的郑成功于鼓浪屿日光岩临海誓师,从金门料罗湾出发跨海东征,传令“拆除军灶,掀锅鼎于海中”,以示驱逐荷夷的壮志雄心。300多艘艨艟战舰铺天盖地,趁潮扬帆。25000多名官兵摩拳擦掌、挥师入台。郑成功横刀跃马“郑”、“明”大旗迎着海风猎猎飘扬,浩浩荡荡的藤牌军长驱直入,铁骑奔突,刀盾碰击,硝烟弥漫,炮声震天,将士呐喊,战马嘶鸣。经过九个多月的艰苦鏖战,终于驱逐霸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