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中二小科学组第8次活动——互联共享促发展同步课堂共进步

分类: 科学教研组 |
2025年4月11日,三校依托“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壁垒,共同分享季裳裳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让资源再生》一课。
上课伊始,季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生活垃圾,倒垃圾时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个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直接的方式节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操作。
紧接着,季老师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观看了关于古人造纸术的珍贵纪录片: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造纸术成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那古人究竟是如何造纸的呢?小组长取出我们的学习记录单,在记录单上面有如何制作再生纸的设计,我们小组成员要互相思考,互相讨论。将你们认为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步骤写在记录单上。这样自主阅读的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资料整理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接着,季老师请小组长拿出资料卡中的古人造纸流程图课程进入了最令人期待的实践环节——亲身体验再生纸的制作。整个过程既紧张又充满乐趣,学生们亲手触摸着自己制作的再生纸,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和喜悦。
但是,虽然造纸可以减少浪费,在回收的过程中还是会消耗许多资源。现代工业造纸流程中,回收的废纸是主要生产原料。据统计,回收一吨废 纸可生产再生纸 850 千克,“850千克”是什么概念呢?随机问一名学生的体重,并让学生估算相当于多少名学生的体重。相当于少砍伐了 17 棵大树, 节水 100 吨(相当于一个3口之家1年的用水量),减少 35 %的水污染, 节电 600 度, 节煤 1.2 吨, 相当于减少了 2.8 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季老师通过出示现实中的数据,请学生深入思考,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的意义。通过对比原生纸和再生纸对环境的不同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资源再生的环保价值。
活动不仅提升了校内课堂教学质量,更探索出一条“技术驱动、校际联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均衡发展路径。未来,三校将继续深化“互联网+同步课堂”模式,在课程共建、教师研修、学生互动等方面拓展创新,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惠及更多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