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经典,品悟古文之美——2023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分类: 语文教研组 |
2024年4月10日,永中二小、瑶溪一小、外国语小学三校的老师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由瑶溪一小的毛淑媚老师执教《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是讲李白求学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铁杵成针讲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优点是只要坚持不懈的做一件事,不论遇到多大困难,最后也会成功的,鼓励孩子们持之以恒做事情。缺点是,做事不会变通,这种方法效率太低,也有磨洋工的嫌疑,做事情应该选择更加便利快捷的办法而不是墨守成规。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课堂习惯非常好,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能抓住铁杵成针进行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突破,引导得当,启发较好,师生双边结合默契,课堂气氛活泼,有讲有练,学生自由支配课堂。
2、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课堂上能够与学生积极互动,内容设置上也体现了本课堂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铁杵成针靠坚强的意志及耐力才能达成。师生双边活动较好,配合默契。让学生领悟到无论干任何事情,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取胜。
3、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多种方式巩固知识点。整堂课的各个环节都衔接得恰到好处,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