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读书交流

分类: 青年教师成长、读书会活动 |
3月3日中午12:30,也就是本学期第五周的周五中午,永中二小的中青年老师们集中在教研室展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读书交流。上学期因为疫情的原因,学期匆匆结束,因此本次还是以上学期未交流完的《教育的情调》一书继续展开交流,也就是第117页到第131页之间的内容。
本次活动由张子豪老师主持,卢兰兰老师记录和通讯。
在老师们的自主阅读之后,张老师引领着大家从“孩子教会我们心怀希望和保持放开”、“孩子是天生的宽恕者”两个论点开展讨论。老师们以自身的教育故事为例,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在观点的对撞中感悟教育方法。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姜舒丹老师提出的观点:“优生和后进生往往赚足了老师们的关注,中间段的孩子是最“可怜”的”。正是很多这样不被自身想到的观点,填补了自己教育关注点上的漏洞,丰富了教育方法上的遐想,温暖了教育对象的身心。
最后是自由谈论的时间,陈老师抛出了两个关键问题:1.面对常常令你失望的学生,你会怎么做?2.当你处理学生问题不妥当而造成了伤害,你会怎么做?老师们各抒己见。
精彩的观点摘录:
姜舒丹:如果我的处理方式出现问题伤害了学生,那么首先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去为自己的错误去道歉。但是,同时也要跟孩子沟通老师这么处理的原因和心理,有些孩子还是能共情他人的情绪,也许这也能让孩子理解老师的本意,从而接触师生因这件事情而产生的边界感。
朱飘飘:如果我的处理方式出现问题伤害了学生,那么首先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去为自己的错误去道歉。但是,同时也要跟孩子沟通老师这么处理的原因和心理,有些孩子还是能共情他人的情绪,也许这也能让孩子理解老师的本意,从而接触师生因这件事情而产生的边界感。
教育应当是充满爱的。批评是简单的粗暴的。批评不是目的,更不应该成为教育的依赖。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寻求比批评更高级的方法。学生的改变不是一瞬间能完成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所以要拉长耐心的接受度和时间,每日养育,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