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析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骆正魁原创】

(2021-03-25 21:50:27)

品析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

一、教材分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指向“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本单元所选五篇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与故事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阅读这些小说,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新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常见的以知识传授或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思路,依据课标精神,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灵活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在个性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这给习惯于依赖教师知识传授的学生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以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

三、学习任务

品味小说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在人物与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据此,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为:)

、学习目标:

1.塑造人物形象中正面描写的不同方法及其作用;(教学重点)

2.比较不同的人物手法对人物塑造的不同效果。(教学难点)

、学习方法:比较阅读法阅读引导法、自主阅读创作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资源《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巢湖郁金香高地图片引入新课。由拍摄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写人亦如此,作家会用不同的手法描写人物,本堂课主要鉴赏正面描写人物的效果。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导入新课,一方面指出人物描写的不同手法,突出正面描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以形传神——外貌描写(《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

写人首先观其形,描写人物的音容、体态和服饰,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环节一:比较祥林嫂和别里科夫的外貌描写的异同,思考作者为何要这样处理?如果两种方式互换,效果会怎样?

点拨预设:两者具有相似的神态变化,相同的结局,不同的是鲁迅运用了工笔描摹,除了刻画祥林嫂“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寡妇式的装束外,抓住祥林嫂眼睛的变化,突出祥林嫂“这一个”的描写,字里行间饱含同情;而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统治下“这一类人”的形象,作家用的是漫画式的夸张手法,饱含讽刺。二者不可互换。

比较

祥林嫂

别里科夫

 

时间

外貌

性格特征

事件

外貌

性格特征

初到鲁镇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又只是顺着眼……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

 

再到鲁镇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

 

骑车事件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捐门槛后

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眼神窈陷下去

 

当面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沦为乞丐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人物

受害者

迫害者、受害者

手法

工笔描摹

漫画式夸张

作者情感

同情

讽刺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人物外貌描写的比较体会作人物塑造的匠心。以表格式呈现,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环节二:多媒体展示“祥林嫂”和“别里科夫”的图片,结合你现在的理解,出你心目中的他,并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读,学生对两个人物有了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图,加深学生对两篇小说人物外貌描写的揣摩,强化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感知,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立体丰满。

活动二言为心声——对话描写(《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

古人云“为心而言”语言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人物性格的镜子,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环节一:

(一)学生分角色朗读《祝福》第90段至101段祥林嫂与柳妈的那一段对话,在读的过程中标注重点字词,体味词语的深刻内涵感受人物形象。

问题预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她笑了”的这个“笑”比较疑惑,祥林嫂为什会“笑”呢?

预设生答:因为在她悲苦而又短暂的一生中,她与贺老六的婚后生活可能是她最为幸福的时光,所以她笑了。

教师追问:她的“笑”中还有什么样的深层内涵?

点拨引导:她的笑声中包含着无尽的可怜、可悲与可叹。正常的结婚生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再寻常不过,可祥林嫂这一普通、美好的愿望却是短暂的,最终毁灭了鲁迅以此揭露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残酷

(过渡:祥林嫂的“笑声”让我们无比辛酸,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青年教师华连卡爽朗的笑声,又让我们无比畅快。华连卡为何而笑?让我们走进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的那一段对话。)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装在套子里的人》第19段至33段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的这段对话,读完你是什么感受?

预设生答:我们感受到了别里科夫的愚昧保守,柯瓦连科是新生力量的代表,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的对话代表着新旧势力的较量,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爽朗的大笑中滚下楼梯,令受“辖制”的人们大快人心!沙皇卫道士终于倒在了新生力量的脚下。

教师追问:回家不久,别里科夫死了,那么我们的“套子”解除了吗?

点拨预设:回到文章的最后一段,“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沙皇专制统治是顽固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模样

环节二: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的生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该如何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式各样的“套子”?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又走出文本,联系当下思考自己的人生

活动三见微知著——细节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促织》)

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学生标出本单元五篇课文主要人物的经典细节选择两加以赏析,体会小说中人物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示例)

篇目

主要人物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冲

取、挑、盖、拿、拽、投、踏

小心谨慎

随遇而安

《促织》

成名

“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大喜”—“骇立愕呼”—“顿足失色”—“益惊喜”

无所谓

喜出望外

异常珍惜

点拨预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第八段对林冲出门买酒时“取、挑、盖、拿、拽、投、踏”等一系列细节动作描写,表现出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同时也说明他是准备安心地在草料场度过他的流放生活的,这就又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一面。而在《促织》中当成名和村中好事者比斗蟋蟀的时候,成名先后“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大喜”—“骇立愕呼”—“顿足失色”—“益惊喜”,这一连串的细节给我们展示了成名从无所谓—喜出望外—异常珍惜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此活动设计让学生聚焦主要人物动作细节,品读语言,赏析细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活动四】相由心生——心理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变形记》)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表达出人物的所思所想,使读者穿透人物内心世界,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环节一:比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变形记》的心理描写,说你的发现。

品析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骆正魁原创】 

(林冲、格里高尔的心理曲线图)

点拨预设:中国古典小说少有对人物的直接心理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亦然。伴随着故事情节发展,林冲“忍”到“怒”到“慢”再到“疑”最后到“愤”的变化,反映了林教头由安分守己到上山聚义的心理变化过程。《变形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过程,运用内心独白、回忆、幻想、联想等手法突出人物异化后的感受和心理,揭示了冷漠自私社会下的内心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小说描写注重言语、动作的纪实,很少打断情节的连贯性。叙述人物的内在关节与心理动机时,叙述者总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西方小说更多地注重主人公心理状态的体察与反映。

设计意图设计旨在引起学生通过人物心理描写的品析,关注情节运行和形象的塑造,重点比较中外小说人物心理描写手法的不同。

布置作业

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古代人物、现代名人亦或是你身边的他,请结合今天所学的人物描写手法,以“我的偶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在下节课的读书报告会中,分享交流各自的作品,并作出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每个读书小组推荐一篇最优秀的作品,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

设计意图

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学生对小说人物写作手法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习惯,正确评价和修改自己他人的作品,提升写人叙事的能力。

板书设计(见上图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