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创新教学设计【朱小娟原创】
(2019-12-13 17:23:48)
《氓》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
《诗经》 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 500 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 15 国风,共 160 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 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 40 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 义。
三、
在春秋时期, 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 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 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
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
1.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
2. 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子 贿 宴)
3. 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明确: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3]
(讨论)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 之命, 媒妁之言, 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 “贱” 之, 后又言 “秋以为期” , 说明女子冲破了 “礼” 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4]朗读第二章,请学生展开想象, 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 述出当时女子的心理细微变化。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明确: 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b 、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第二课时
一、初读——正其音
找生试读全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读错的字或易读错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师作配音范读。生齐读。
二、再读——懂其文
借助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
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概括: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内容。
三、品读——识其人
(一)《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分组讨论、展示)
明确:对比手法
示例:氓:憨厚老实、自私变心、冷酷无情
女子:1、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哥送到大门外还不行,还要送过淇水来;送过淇水不罢休,还要送你到顿丘。这是又一场的“十八相送”啊!不过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台,而是女子送男子。
1.痴情——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讨论:秋以为期,婚期早还是晚。)
反复诵读本节诗,读出情感。
(补充提示:迁就男子,子无良媒,男子易怒,都为后来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3.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5.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却只是男子生活的调剂品,所以“寄言世间小儿女,莫将心事轻许人”。
6.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劳——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变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贫寒,男子施暴。
在这种种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却一心一意苦心经营着这个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过越富裕,女子却容颜衰老——“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二)诗中女子是个怎样的形象?
追求爱情与幸福、纯真温柔。勤劳能干,任劳任怨。在不幸面前无奈,忍辱负重。坚毅刚强,勇敢决绝。
四、问题探究
(一)《氓》哪些文句采用了比兴手法?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例句: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桑叶枯黄陨落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3.“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结作用:“比”可以使诗歌更为生动、形象;“兴”可以引起联想,起到烘托的作用。
(二)你觉得诗中女子为何被弃,“付心郎”变为“负心狼”?“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镜里朱颜改”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说法——
1.男子负心说。
2.年老色衰说。
3.财富说。
4.社会制度说
原因:(1)生活贫困(2)日夜操劳(3)男子变心(4)男子施暴。
(三)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有怎样的爱情婚姻观?
示例: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上都处于附庸地位。他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个类似“氓”这样的丈夫,其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五、布置作业:
你认为女主人公在断然分手后,会获得人生的幸福吗?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上都处于附庸地位。他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个类似“氓”这样的丈夫,其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五、布置作业:
你认为女主人公在断然分手后,会获得人生的幸福吗?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