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汤迪原创】

(2019-11-11 11:44:33)

从大处着眼  于小处落笔

——2018年全国课标Ι卷高考作文评析

摘要:2018年全国课标1卷高考作文沿袭了去年全国课标卷高考作文的特点,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宏大主题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跨时空“对话”,引发考生思考和联想,激发考生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从高考阅卷来看,不少考生从国家、时代、梦想等宏大语词出发,泛泛而谈,空洞生硬,而那些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的作文往往写得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 

关键词:宏大主题   跨时空“对话”  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2018年全国课标Ι卷高考作文不出人所料,沿袭了去年全国课标卷高考作文的特点,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宏大主题。作文材料瞄准今年考生的年龄特点,以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与中国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特征,以仿年表形式选编了新世纪以来的一些重大事件,及对未来的大体展望精心编写提示语,借助任务驱动,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跨时空“对话”以此引考生思考与联想,激发考生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

但考生要想写好今年课标1卷高考作文也不非易事。从今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阅卷来看,不少考生从国家、时代、梦想等宏大语词出发,泛泛而谈,内容空洞,情感生硬,而那些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的作文往往写得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得了高分。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参加今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阅卷情况,谈一谈考生写作时如何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   

一、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将自我成长经历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阅读今年课标Ι卷高考作文材料,考生应扣住材料提示语“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通过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自我经历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具体呈现新世纪以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将个人成长的小细节、小事件与国家发展的大跨越、大事件相结合,写出个人对国家发展、时代进步认知和思考,写出自我对国家强大、时代进步的认同和自豪,让写作更具个性,更生动,更有画面感而不至于内容空洞、情感生硬,流于政治说教或大唱赞歌。

比如,有一考生以“我”的成长为叙事线索,以八、十三、十七岁三个年龄段串起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叙事点展开叙事:八岁那年,一场大地震给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我”当头一棒,当“我”把自己积攒多年的零花钱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时,奶奶告诉“我”:“孩子,做人就得有爱心”;十三岁那年,上初中的“我”第一次观看神十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太空授课”,爸爸鼓励“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投身我国的航天事业;十七岁那年,“我”上高二,全国的网民已达7.72亿,班上有个别同学不爱学习,偷偷上网,老师教育我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投身到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发展中去。

文章以“我”为叙事视角,将“我”的成长经历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从自身年龄特点出发,认识并阐述个人成长与时代国家、民族关系,突出青年的责任担当提醒每个有作为的青年都应有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努力完成时代赋予使命。

二、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以点带面,重点透视一两个重大事件

18年来,“我们”经历了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众多事件,其中肯定有一两件事印象最深感触最多,考生就此进行重点描述,旁及其他事件,比较深入具体地呈现自己对这一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思考。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考生可以歌全国人民面对巨大灾难,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不畏艰,重建家园的伟大精神,由此展望并坚信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与建设中,我们个人、我们的党和政府一定会像2008年那样,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为全面建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再比如“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考生可以写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写航天科普活动在激发我们热爱科学、探索宇宙,激励青年立志投身国家航天事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写自己听完授课后的感触启发、思考和畅想,鼓励引导2035年的18岁青年投身科学研究,为国家科学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又比如,选择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可以写新时代中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乡村生活越来越便利,农民日子越来越富裕,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从而集中呈现出新农村的美好现实和发展等等。

有一考生这样写:如果你问我记事起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年,我一定会告诉你,是2008年这个悲悲喜喜的年份,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力量。

汶川地震让八岁的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灾笼罩下的压抑:电视画面上满是瓦砾和废墟,还有那些失去家园、失去父母小朋友们的脸,震中死亡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我清楚地记得举国默哀三分钟时,两行泪水滑过老师的脸庞我们每个学生望着泪眼婆娑的她,小小的心灵都抽紧了……但是这场让亚洲震动、让世界震惊的难并没有让中国倒下我看到了解放军叔叔和志愿者们从祖国四面八方奔向四川、奔赴汶川;我和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灾区人民捐款,团结和爱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坚韧顽强的意志遍布了中华大地

2018年,刚刚抹去悲恸的泪水,我们又迎来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国旗红漫天飞舞,“鸟巢”成了红色的海洋,无论是气势恢弘的开幕还是高潮跌起的比赛世界目光聚焦到了北京。记得8月8日那天晚上,全家坐在电视机旁,当旗手姚明着那个瘦弱的汶川地震小英雄走场时,妈妈激动地说“这个搭配,说明我们这个民族经得住磨难,也一定能走向辉煌!”

2008,国家和民族概念深根于我们这些小小少年心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

你看,这位考生紧紧抓住2008这个特殊的年份,通过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几个特显镜头,抒写自己的感想和认识、联想和思考,字里行间充满着家国情怀,瞬间打动了我们这些阅卷老师。

三、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立足于“我”,充分联想、深入思考

材料提示语要求考生“想象它(文章)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明确告诉考生,是如今长大成人的18岁“我们”给2035年(未来)的18岁青年写的一篇文章,而且放在“时光瓶”中,18年后开启阅读。所以,考生写作时要注意:

“我”是谁?——新世纪以来我国在科技、互联网、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巨大进步的见证者长大成人即将迈入高等学府的新时代青年,意气风发,胸怀壮志,有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感。

写给谁?——18年后的同龄人今天的我们一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经历国家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等等。他们一定会比今天的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视野更开阔,理想更远大。

什么形式?——时光瓶:能穿越时空。2018年的18岁青年与2035年的同龄人跨时空“对话”,需要今天的考生发挥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中渗透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在想象中展开对时代的深入思考。

写作内容?——可以写新世纪以来的18年,我国迅猛发展、辉煌成就远景宏图以及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但既然是写给未来的年轻人,考生也需要对未来的联想和想象,有“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理想和抱负,有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责任和担当。材料提示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就是提示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思考,2035年的同龄人成长、成功、成人提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毕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需要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位青年的不懈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