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2)——从内容看变化!

标签:
必进教育高考新教材 |
各位同学、家长,大家好,我是必进教育化学教师-方堃,上期我从从实验角度给大家对比分析了新旧教材的变化,今天我们从教材内容与结构继续聊聊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对比。
进入今天的解读内容:“从内容结构看变化”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包括5个主题(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课程包括3个系列(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必修课程主要变化是将每部分内容更加细化,每个主题都明确了"学生必做实验"和"教学提示",为促进全体学生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选择性必修课程三大模块在内容方面,新版本和老版本基本是一致的,但学习要求有所提高,且强调学生必做实验并提出情境素材的建议。
选修课程中实验化学模块变动较小,增加了"STSE综合实验",主要内容是围绕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探究,增加了与材料性能和生命健康的联系;将原来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整合为"化学与社会",增加"STSE综合实践",内容主要为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调查、参观等;增加"发展中的化学科学"系列,包括:化学科学研究进展、作为交叉学科的化学、化学工程研究进展。这一系列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前沿发展的面貌与趋势,激发学生树立以化学作为专业和职业的兴趣和理想。
那么针对我们学习来说,基本掌握的内容和老教材没有太大改变,只是对一些落后的内容删减,而且我在山东教材版本上看到已经引入“量子力学”内容作为物质结构的解释,体现了很鲜明的时代性。
简单点说最终我们高考需要掌握如下内容:必修课程的5个主题(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选择性必修课程的3个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中化学反应原理必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2选1。
图为老教材必修一目录
图为新教材必修一目录
对比:
(1)旧版教材第一章直接学习化学计量等纯理论知识,逻辑思维强度大,理解难度较高,刚上高一的学生适应起来难度大,改版后,穿插进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位于钠和铝的学习之后,更加实用,有了元素化合物的铺垫及应用,更好理解。
(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位置提前,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视角审视物质性质,更容易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转化。
(3)实验安全等常识从第一章第一节转入附录,但是内容更有实用价值,纯理论的知识有所删减,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有所增加。
我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更加减负,系统的思考分析,成体系的学习就是新教材的要求”
通过对新老教材的梳理,及时掌握新的教学重点,探究新的教法、考点和考试方向的变化,目的是为了以更少的时间,帮助孩子达到提分的目的。“不能让补习给学生增负,而是通过高效的补习过程,为学生减负”,这是必进教育的教学理念之一。我们通过严格的备课、练课机制,磨炼教书“硬功夫”,摸索出更多可能出现的题型、考法并教授学员,帮助学员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避开更多“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