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垃圾制成名画》上稿2023年10月19日《劳动时报》

用垃圾制成名画
计玉兰
维克穆尼兹是一位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在摄影和绘画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经常受邀参加社会各界名流的活动。刚开始,频繁的应酬让他很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变得灵感枯竭,创作的作品平平无奇,为此,他做了很多改变,尝试各种刺激的活动,试图找回创作灵感,尽管他用了很多方法,但还是没有任何效果。
有一天,维克穆尼兹漫步在里约郊区,那里有一个很大的垃圾场,一群垃圾工一边进行垃圾分类,一边有说有笑,谈论着各自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期许。尽管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们却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对生活有那么多的期待,这个场景深深地感染了维克穆尼兹,情不自禁地举起手中的相机把它拍了下来,并和他们愉快地交谈。
接连几天,维克穆尼兹都和垃圾工在一起捡垃圾,一起聊天,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渐渐地,维克穆尼兹内心又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久违的创作灵感又闪现在他的脑海,他试图以垃圾场作背景,用垃圾当材料,为他们创作作品,以便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有了想法后,维克穆尼兹开始着手此事,第一幅模仿创作的作品是路易·大卫的《马拉之死》。他对垃圾工们进行了简单的培训,让他们成为创作的模特,按作品的内容摆出人物的姿势并画下来,随后使用电脑软件将平面照片拆分开,并展示出在3D空间内的分布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并改造成能呈现图像的样子。最后,根据电脑分析的数据和人工准备好的材料逐步完成。
整幅画作刻意营造了一个属于穷人的空间,在封闭狭小的陋室里,马拉倒在浴缸中,一手握着笔,一手握着染了鲜血的信。这幅作品的创作材料都是垃圾工在垃圾堆里翻找出来的,总共用了约1公斤左右的垃圾,包括塑料首饰、纽扣、玩具、衣服、鞋子、纸箱等废弃垃圾,创作效果却丝毫不逊色于色彩丰富的颜料。
垃圾场内各种材质、各种颜色的垃圾应有尽有,成了维克穆尼兹创作的灵感源泉,随后,他又创作了梵高的《星月夜》《十二朵向日葵》《盛开的杏树》等作品,还用无数衣物和塑料拖鞋组成了足球大师齐内达,用废弃行李箱、打字机等组成科学怪才爱因斯坦……
作品完成后,就用大画幅相机俯拍成摄影作品,最后把拍好的照片洗印成巨幅的图片,并送往拍卖行,仅《马拉之死》这幅作品就拍出了2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维克穆尼兹的整个创作过程和垃圾工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参与经过、感受和最终的成果,都被全程拍摄成一部名为《荒地》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也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和圣丹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这些作品的奖金收入都被维克穆尼兹送给了在垃圾场认识的好朋友,帮助他们改善穷苦的生活环境。
维克穆尼兹以垃圾为素材的作品不断颠翻我们对垃圾与艺术品的认识,创作出令人惊艳的艺术品。他的作品在许多展览上展出并被纽约现代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收藏。
在接受《环球》采访时,维克穆尼兹谈起用垃圾制作世界名画的创意,心中颇为感慨:“在没有遇到垃圾工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用垃圾去创作艺术作品。其实,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创意,而是缺少发现创意的双眼,我们与其烦恼迷茫,不如擦亮双眼,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用心感知世间的美好,说不定在不经意间灵感就会出现”。
上稿:2023年10月19日《劳动时报》
作者地址:314109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天凝镇邮局(计玉兰收)
电话:13656834269qq:2493129269身份证:330421198008224727
中国邮政(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天凝:621799330004406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