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通实验学校
中通实验学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07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组第3次活动质量分析会

(2025-06-11 19:02:05)
分类: 科学教研组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3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科学组   

项目名称

第一次学业小结质量分析

项目负责人

 

柯云峰

活动时间

4月10日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题

第一次学业小结质量分析

 

主讲人

柯云峰

参加对象签到

柯云峰、叶圭茂、张歆利、苏丽华、舒迎、高晓明、吴林洁 、朱正云叶润斌、何继都、仇钊、张璋

申请学时

 

 

一、活动安排

时间

地点

讲座老师

讲座内容

下午第2

会议室

柯云峰

 月考质量分析

 

二、活动过程

1. 目录:

考试基本情况介绍

学生成绩总体分析

典型错误类型及原因剖析

学生能力提升策略建议

教师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总结与展望

2. 精彩片段

教学建议

1. 定义解释:首先明确实像与虚像的定义,确保学生对两者有基础的认识。

2. 成像原理:讲解光线在不同光学元件(如凸透镜、凹透镜)中的传播与成像原理,为后续区分实虚像打下基础。

3. 实像特点:阐述实像能被光屏捕捉、倒立、与物体在不同一侧等特点。

4. 虚像特点:强调虚像无法被光屏捕捉、正立、与物体在光学元件的同侧等特性。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像与虚像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

6. 图像对比:对比实像与虚像的成像图,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

7. 习题训练: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实像与虚像的理解。

8. 概念辨析:引导学生从成像原理、特点等方面对实像与虚像进行辨析,加强其区分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建议,希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科学光学中的实像与虚像概念。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建议如下:

1. 澄清误解:在实验开始前,老师需要明确地解释为什么在这个特定实验中选用白色物体而不是黑色物体。应说明黑色物体由于吸收所有光线,无法在平面镜中形成清晰的像,而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因此更适合用于实验。

2. 提前演示: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可以提前做一个简单的演示,使用白色和黑色物体分别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白色物体成像的效果明显优于黑色物体。

3. 强调实验目的: 强调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和验证光学原理,而不是简单地选择一个看起来更明显的物体。提醒学生,选择实验材料时,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做出决策。

4. 鼓励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错因分析:在初中力学的学习中,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和摩擦力的分析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因为某些原因而出错,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许多学生对摩擦力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解题时无法准确应用。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往往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如果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等)不明确,就很难准确判断摩擦力。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发生变化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能随之变化。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分析这种动态变化,导致解题错误。

 

教学建议:为了提高解题能力,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全面分析受力情况,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准确应用相关公式,并注重培养清晰的解题思路。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指导与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克服这些易错点,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效果。

学生整体表现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和复习。对于命题的建议,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在保留部分稍有难度的题目的情况下,可以稍微降低一点难度,也让后进生能获得更好的成绩从中收获对学科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过程确定

                教研处负责人签字:郑笑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