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6次教研活动

分类: 科学教研组 |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6次
(项目负责人填写)
项目名称 |
公开课 |
项目负责人 |
柯云峰 |
||||||||||||
活动时间 |
2023/11/23 |
活动地点 |
九1 八6 |
||||||||||||
活动主题 |
八、九年级公开课 |
主讲人 |
柯云峰、何继都 |
||||||||||||
参加对象签到 |
柯云峰、叶圭茂、张歆利、苏丽华、舒迎、高晓明、吴林洁 、朱正云、赵苏俊、叶润斌、何继都、仇钊、张璋 |
申请学时 |
|
||||||||||||
|
一、活动安排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11月23日下午科学组公开课,安排如下:
二、活动过程
1. 一 质量守恒定律 1.宏观表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 没有改变 。 3.普遍性: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适用性: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变化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 5.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而不是宏观体积或微观分子数守恒。 6.质量分析: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包括过量的反应物质量。 7.原理依据:既是所有化学反应生成物或反应物组成的猜想与定性分析的依据,也是所有化学反应定量解答的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023·台州]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将图甲中的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 蓝色絮状沉淀 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仅利用图甲的器材,可继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B 。 A.冰熔化成水 B.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混合 (3)该同学以电解水为例,用图乙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023·嘉兴]科学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曲折的探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曾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 (1)1781年,卡文迪许用纯氧与氢气反应,生成水。推测水应该由 两 种元素组成,从“合成”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2)1800年,卡莱尔和尼科尔森通过电解的方式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通电2H2↑+O2↑ ,从“分解”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跟踪训练3
跟踪训练3图 (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水蒸气 。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 氢气 。 (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29m1+m2=m3 。 2.何继都公开课 3.评课
|
||||||||||||||
|
|
||||||||||||||
过程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