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治组第6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2023学年第二次学业小结质量分析

分类: 社思教研组 |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紧抓教学评一致性 提升教研教学质量 |
项目负责人 |
付玉 |
活动时间 |
2023.12.22 下午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主题 |
2023学年第二次学业小结质量分析 |
主讲人 |
刘影、王智蓉 |
参加对象签到 |
王智蓉、刘影、郑慧慧、金蕾蕾、黄婉婷、韩丽智、王藤颖、付玉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第二次学业小结质量分析会
1.
2. 备注:环节一发言人需说明出题依据及考查的素养等
|
||
环节一 核心素养: 道法: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地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素养,不同区域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因地制宜。 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考察目标、命题思路: 道法:维护公共秩序、认识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地理:学生初步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都有各自的特征,运用多种地理工具获取信息,从而形成空间到区域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地理23题的第三问,出示广州的地形图和降水图,分析这里农业发展的条件) 历史: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历史24题以中共在不同时期的措施及时代意义为考察目标,设置土地问题(经济)军事抉择(会议),钢铁长城(精神)三个维度。25题以论述题的训练为考察目标,参考课改后自主选择灵活性高的自选序号自立观点形式。)
道德部分选择题以道德版块知识为主,简单易选,得分率较高,大题部分2题1属于综合性题目,通过参与作为主题情景,分别考察网络的利弊、责任的知识、以及服务社会的价值;22题属于法治题目,主要考察犯罪行为的判定,让学生初识违法行为的特征,树立遵法守法意识。 地理选择部分通过特征描述来判定区域,学生复习不及时,遗忘较多,得分不高,大题是常规题目,主要考察农业生产的条件,地理练得少,答题还是不够规范。 历史部分选择题些许难,学生抓不住题目主干问题,导致失分严重,大题部分。 环节二 答题情况: 历史部分失分情况相较多,可能由于该阶段是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本身内容繁多且复杂,学生的吸收度不够理想,基础不牢。 学生对历史时期的特征把握不清,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比如最后的论述题,材料出示的是历史表现也就是小事件,而同学们应该提取的关键内容是历史的大事件,再去论述其内在的关联,但是部分学生这种能力较为薄弱。 道法和地理部分,大题的作答语句,偏于口语化,且答题的格式不够规范。 易错点: 地理的气候判读,失分较重,历史的时期特征模糊不清;21(2)遵义会议意义及长征胜利意义区分不清;(21(3)对精神内涵表述不清,缺少概括)不会概括。 环节三 解决对策: 针对历史论述题出现的论述题单纯堆砌史料的思维模式。接下来我们要在教学中区分和强调历史大事件和小事件,再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制年代尺的方法去梳理历史事件,进而帮助其理解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再归纳其阶段特征。(再从整体脉络及特点进行观点概括) 道法和地理,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部分学生答题的规范度,可以查找历年的区考试卷,选择典型题目,进行练习,在给学生看历年改卷的情况,从而明确答题的格式和得分情况。必要时,进行一对一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