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组备课活动

分类: 科学教研组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本册教科书的起始,是初中科学的学科入门教育。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小学《科学》,基本认识了科学是什么,科学做什么,科学怎么做等一些基本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小学科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与探究,并不要求学生对科学进行定量探究和相关性探究。初中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对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也会对一些自然现象与科技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学生会有一些美好的向往,向往自己能够深入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对影响社会发展与人的生活的科技产品也会有究其原理的期待,他们更会关心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小学科学相比,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兴趣、科学情感与态度、科学责任,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科学及科学研究的价值等。
二、 学情分析
1.科学观念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
(2)认识科学存在于我们周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好奇心与探究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学好科学的基础;
(3)了解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并知道其基本用途;
(4)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
(5)知道要排除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6)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7)了解科学家是怎样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8)知道科学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2.科学思维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体积单位及换算关系;
(2)知道不同测量对象,测量工具需要达到的测量精度不同。
(3)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
(4)知道温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原理、温度计的构造。
(5)从科学家的探究案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
3.探究实践目标 :
4.态度责任目标 :
(2)从生活中的探究中,体会科学探究与生活中的探究在本质上的相似性。
四、教学策略:
1.演示实验法 2.情景法 3.合作学习法 4.构建模型法
五、课时安排
1.1
科学并不神秘:
1.2走进科学实验室:讲解科学方法(课时1)
1.3科学观察:讲解科学方法(课时1)
1.4科学测量:讲解科学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温度计的使用(课时4)
1.5科学探究:讲解科学探究(课时2)
第一单元 第4节 科学测量(第4课时)——温度的测量
(集体备课)
课 |
第一单元 第4节 科学测量(第4课时)——温度的测量 |
讨论稿 |
定稿 |
学习目标 |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
|
|
教学重点 |
|
|
|
教学难点 |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
|
|
学习策略 |
实验法,提问法,练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
|
|
教学准备 |
PPT、温度计,三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冰水),体温计,气温计 |
|
|
教学过程 |
引入: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冷、热、烫”等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现在我们来做个形容词填空。 投影:雪糕很( 师: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板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问:越热温度越高,越冷温度越低吗?你如何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实验:分别在三个烧杯中装入冷、热、温三种水,请一学生分别将两个手指放入热水和冰水中,一分钟后同时放入中间的温水中。 问:有何感觉? 生答:(有不同的感觉) 师:在同一杯水中有不同的感觉,那么这一杯水有不同的温度吗? 生答: 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呢? 生答: 师:你能解释井水为什么“冬暖夏凉”? 生: 问:那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答:(引出光凭感觉不能客观地反映物体温度的高低,要准确地判断物体温度的高低则要使用温度计) 板书:第四节 展示:不同的温度计:酒精的,水银的,体温计,寒暑表等 师:温度计到底是如何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它有什么样的构造? 观察:温度的构造及特点。(二人组,一起观察,补充完整,并记录再发言。) 结论:外形:一个内径很细的均匀的玻璃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 内容物:酒精、水银等液体,与玻璃泡中的液体相连。 外壁:有均匀的刻度,从下往上数值越来越大。 单位: (有的学生还会说出用手握玻璃球有变化) 师:大家用手心握住温度计除了玻璃泡以外的地方看看有何变化? 再用同样方法握住玻璃泡看看有何变化? 课件辅助,观察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生答: 师:里面的液体受热膨胀,受冷又缩回来了,科学家们就根据这个原理做了一些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我们今天仅来学习一些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我们可以将其原理归纳成四个字:热胀冷缩 板书: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观察:刻度 记录:最大值,最小值,最小刻度 生答: 问:如果温度计上没有刻度我们如何来确定一个物体的温度呢? 讨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冰水混合物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为100,再进行等分)
图:P.15 师:这时一般的温度计是从0到100,当然还可以有一些温度计是0以下的,也有100以上的。 展示:体温计,量程为200以上的温度计的刻度。 师:这种刻度最初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提出的,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我们就把温度的单位规定为摄氏度,就是温度计上的符号。 板书:单位:摄氏度() 师:摄氏度是常用单位,主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 投影:“37”读作“37摄氏度” 师:让学生在纸上写一下“摄氏度”,再让他们做几个练习 练习: 1.“45”读作___;“-30”读作___;“50摄氏度”写作____;“负100摄氏度”写作____。 2.在非洲的索马里曾测到过高达58的气温,在南极大陆曾测到过-88.3的最低气温,两地的最大气温差是_________. 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记录: 1.低于量程会怎么样?高于量程? 2.玻璃泡有没有与物体充分接触? 3.将温度计从液体拿出会怎么样?在液体中读数:____;拿出来在空气中读数:____ 4.读数时为什么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俯视时的读数:____;平视时的读数:____仰视时的读数:____。 生答: 师示范 总结:操作的规则:不能超出量程;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移到物体外读数;须等液面稳定下来后才能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 师:普通的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你们生活中有见过可以离开物体读数的温度计吗? 生:体温计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体温计,与温度计进行比较,在构造上有什么不一样? 生:外观不一样,长短不一样,量程不一样,最小刻度不一样,使用方法不一样等等; 生:体温计的的玻璃管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部分。 师:你能猜测一下体温计弯曲的部分可能有什么用? 生:可能是使升温缓慢;可能是降温慢,水银从这里断开,上面的水银下不来;可能是起到放大作用等等。 小结体温计与温度计的区别。 师: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十分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又有各种先进方便的温度计,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等,当然它们的制作原理也各不相同,这就留给同学们去研究,课外查阅资料,实物考查等弄清其中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叶圭茂老师:可以强调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同时顺带讲解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
叶润斌老师:一定要强调常用单位的正确读法:摄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同时一定要说明清楚: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
赵苏俊老师: 温度计的使用一定要强调三点:
1.
2.
3. 温度计这节课一定要重点强调体温计的与众不同,比如体温计:(1)测量范围35——420C,最小刻度值0.10C;(2)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使用前要消毒,甩几下,体温计只升不降。) 同时,要适当地介绍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
|
作业设计 |
1.课后练习 2.励耘新同步1.4(第4课时)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这节课的时间安排上差体温计这一部分内容,体温计的这部分内容在教材和教参是没有提到的,但在同步练习上都有涉及到,因此这部分内容要补充讲解。 这节课按照课件内容引入比较费时,因此可以把温度计的引入的实验简化一些,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刻度方法、单位、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要详细讲解。对体温计的构造进行观察比较及对弯曲部分的探究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部分,但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很不小心,一节课下来要断好几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