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总结
(2023-01-03 23:52:41)分类: 教科室 |
续抓常规 强促分析 推进项目
--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2022学年第一学期校本研训总结
进一步贯彻《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初中教学新常规达标样板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教研[2017]96 号)、《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关于开展 2018 年温州市初中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创建考核工作的通知》(温教研初函[2018]224 号)等文件精神,落实《温州市初中教学常规(2016)版》,创建教学新常规达标校,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教学常规、健全教学运行机制,促进有效教学,提升学科育人功能,推进学生深度学习,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员参与,续抓常规建设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成立教学新常规领导小组。以创建教学教学新常规达标校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自从学校通过常规达标校验收以来,一直坚持推进,学期初,学校王友生校长阐明了教学新常规建设的意义,同时提出了推进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措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统一了思想。同时为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制定并颁布《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并通过定期检查、教研组主题活动等系列活动内化为教师的自觉意识,转化为教师的有效行为,教师用严谨踏实的教风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这一学期我们在期中小结之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教学检查。教科室协助各学科组长与骨干教师对照常规要求逐一进行了检查,并做好详实记录,及时反馈,表彰优秀教师,改进不足,扬长避短。
学校制定《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初中部)研训制度》内容包括由校长为主要负责人,每一个学科设置专门行政负责人,主要协助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能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或想法。每个学期初各学科教研组自定本学科的教研计划,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基于学科特点的主题活动至少2次。同时学校聘任业务水平相对优秀的学科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师,帮助、引领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帮助他们迅速成长。
1.重学情,落实备课“实”
(1)组织学习理论,了解教学新常规。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温州市初中教学常规》,教研组内学习《课程新标准》了解备课要素及理念,然后组内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教研员传达的备课思想,探讨有效的备课行为,认真抓好备课常规,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教学目标必须体现课程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终生学习素养的养成,促使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其次,教师的教案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下可以是提纲式、表格式和框图式等;电子稿形式和手写形式多种形式并存,提倡手写教案,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接着,重点围绕备学情、备核心目标、备方法、备评价的要求。备课至少要提前 2 天,以个人备课为主,提倡集体备课。强调个人二次备课。集体备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对课时方案(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必须留下修改的痕迹,杜绝以课件代替教案。为了统一备课格式,学校设计了《课堂教学备课单》,教师根据单子要求,规范了备课。
(2) 聚焦集体智慧,强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提倡资源共享,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借鉴,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解读、拓展,最后进行反思,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教学思想。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重在研究学情、教材,精心编制导学指南,设计课堂活动环节。各教研组学期初,做好集体备课的具体分工,每位教师对自己主备单元进行备课时,抓住三个载体:学习任务、学习支架和学习形式来设计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活动;同时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要给同年级段教师提供自己主备单元的备课材料,向同年级段教师解读备课材料。学校制定集体备课的封面和表格,指导老师们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有了表格的指引,大部分的集体备课过程记录有了思维的碰撞过程的痕迹。
(3)实行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备课。为了规范教师备课,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同时能够及时反馈备课情况,学校组织行政协助教研组长定期进行备课检查,包括学期计划、单元教学计划、教案等,有学校盖章、课时数、检查日期和检查人签名。教研组长填好教案检查登记表及时上交教科室 ,教科室收集相关的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向全体教师进行反馈,表扬优秀的做法同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复查。
2.显主体,突出课堂“学”
(1)行政推门听课,检查督促转变。为了深入了解课堂动态,提高课堂的质量,学校教科室联合教务处进行行政推门课,同时,校长不定期的推门听课,课后检查教师的教案与课堂教学内容是否相符,有使用课件的同时进行“教案”、“课件”、“课堂实情”三核对,并进行相关常规事项检查。学校鼓励教师间相互听随堂课,所有的课堂必须向所有人开放。这样持续下去,教师的课堂规范感越来越强了。
(2)定期主题教研,形成教研氛围。打磨优质课堂。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围绕主题,进行有效教研。2021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科室研训主要以“基于常规 亮于质量分析,优化校本研训”为主,所有学科根据学校教科室研训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制定主题活动计划。特别是数学组“基于教学新常规,规范课堂教学,狠抓试卷讲评”;英语组“落实新常规,规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能够聚焦教学新常规,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制定研训活动并有详细的活动安排,每位教师每学期公开课至少一节,提倡同课异构,突出针对性;实现细化环节管理。
3.巧定制,设计作业“精”
(1)由于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异,学校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特点选择或设计合理的作业,作业必须有起到检查课堂知识的掌握与否也要对课堂教学起到补充与提高的效果。各备课组统一作业本,统一教辅材料,但提倡特色作业,如错误登记本,试卷集锦等,帮助学生再一次学习不知道的知识,做到真正理解已学知识。作业批改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对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学校班级间已经三层分层,所以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就没有分层,但少数教师还是有设计分层作业。学校绝大多数教师有实行二次批改或面对面批改,没有不改作业想象。
(2)学校规定教师批改作业时要做到及时、细致。作业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误点要及时讲解,培养学生的二次修改的习惯,并统一要求建立错题本,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资源库,促进终身学生。
二、全员学习,促进质量分析
我校结合办学理念,通过理论培训,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质量分析会,组织好各学科、各学段学业质量分析,把握考试的改革方向;充分运用考试数据反馈分析诊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质量,寻找学科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和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具体通过数据分析、合作研讨、检查反思、展示分享四个模块展开研修活动。以“四乘四”模式开展研修。四个层面:备课组、教研组、年级段、学校分别针对教材、学习、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基于“理论学习”,明确“质量分析关键点”。 2.基于“四乘四”研修模式,通过集体至上而下,策划符合中通特色的教学质量分析模式。 3.基于问题驱动,通过名师引领示范,教师根据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4.基于解决问题,通过“展示分享”,通过学校、年级段、学科组、备课组组间研讨,参与实践,提炼总结,完成一篇质量分析。 |
善命题,实现评价“优”
1.
2.
3.及时学生反馈,教学质量分析诊断。从段级段层面的平均分,前 30%、中间 40%和后 30%分为三段线进行精准分析,分别针对不同目标,精准发力,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整改措施。特别对临界生、边缘生、偏科生进行重点诊断,找出症结,想方设法,扬长避短。增强教师团队的合力,根据学生实际,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教研亮点:
三、 师生全员,强化项目化学习
以作业为抓手,让项目化学习走近师生
为了让项目化学习更好的推进,我校组成了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团队,通过学习/研训,让这部分老师先动起来,带动其他教师。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动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也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八年级/九年级各备课组需要布置一个具有学科特点的项目化作业。同时择优进行全校展示。我校将师生将不断地学习与改进项目化学习,让项目化学习作业推动学科思维,从而形成我校的常规作业。
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 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