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标签:
语文 |
分类: 语文教研组 |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三次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第三次语文组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郑笑蓉 |
||||||||
活动时间 |
10月14日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第一次学业小结质量分析 |
主讲人 |
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 |
||||||||
参加对象签到 |
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七年级出卷老师(阚兴韵)发言: 命题范围:九上第二三四单元+《水浒传》; 题型:语言基础+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小说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写作; 文字量:5549字。 积累与运用部分,考察课内词语书写和古代诗文名句默写,难度:易; 名著阅读考察具体情节和链式结构,难度:中等; 小说阅读考察内容概括、语言赏析、主题理解,难度分布:易、中等、难;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涉及说明方法(下定义)、议论文和人物访谈类文本,考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难度:中等; 古诗文阅读选择欧阳修两篇散文比较阅读,考察文言字词、断句、文句赏析、主题分析,难度:中等; 作文以“我想去 ______”为题,降低审题难度,鼓励创新,难度:中等。 七年级任课老师(顾露露)发言: 从学生整体答题以及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在读题、审题方面还有待加强。不能抓住题干的主要意图,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另外,也暴露出学生课内知识不够扎实的情况,如比拟知识的选择题,全年级得分率不足20%,提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是要落实课本,以课文为主。 刚刚步入七年级,学生亟需转变,不论是意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以本次考试为契机,引导学生重视语文阅读,重视课堂,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八年级出卷老师(诸葛苏晓)发言: 一、命题思路: 1、 第一第二题考察课内基础知识的掌握,具体而言第一题考察字词、第二题考察课内古诗文默写与理解 2、 第三题在考察课外诗歌理解能力的同时,联系了课内古诗文,进行联读理解。以问答的形式出题,也考察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即是否能够通过问答的内容分析答题要点。 3、 第四题考察第一单元中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的判断,考察了《济南的冬天》课后链接里的比拟这一手法的判断。 4、 第五题是一道文学常识题,考察了与第一单元内容相关的四季天气,也是为了适当增加试卷的趣味性。 5、 第六题考察名著朝花夕拾,第一小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和文章重要情节的提示对应具体篇目名,也要能够用文字表述出具体篇目的相关内容和情感;第二小题联系名著理解考察本单元重点:朗读设计;第三小题考察《朝花夕拾》的读书方法,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课本上或者老师指点的阅读方法具体谈谈在阅读《朝花夕拾》这类经典名著时的策略。 6、 阅读部分选取了第一单元课文的体裁:写景类散文。由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初中题型,所以选取文章的理解难度中等,考察了概括题、赏析题、作用题等常规题型,还在最后一道大题要求学生联读课内外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7、 文言文部分由于七年级学生考前尚未学过一篇文言文,所以选取了大部分学生较为熟识的《世说新语》中的篇目。考察了学生对课外字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能力。 8、 作文部分同样以“景”为话题,但体裁要求不限,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但都需要学生在文章中渗透自身情感和感悟。 二、改卷的感受: 刚入初中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时间掌控能力不足、审题能力不足、答题思路不够清晰、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时间掌控能力不足会导致学生上交的无法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语文能力,失去大量分数。审题能力不足会导致学生的答题要点缺失,失去了许多易得的分数。答题思路不够清晰会导致学生答题语言混乱、表述不清,写了许多文字也未能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使得学生未能抓住答题要点答题,得分率低。 三、 学生答题情况 基础:答题情况较好 作文:存在以下问题:1、审题不清,离题偏题现象严重2、时间不够,残卷较多。但考虑到学生初入初中,为了给予学生一定人文关怀,所以给分比较松。 文言文:文言基础不错,字词理解题得分率较高;审题能力不足:如不知道什么叫做“言外之意”,导致答非所问;最后一道题的审题不清,回答时答题要点遗漏比较严重。 阅读:审题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不会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 八年级任课老师(杨诒涵)发言: 本次考试中,暴露出八年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接下来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教学提供了一定方向。首先是基础部分,“夜幕”的“幕”作为一个常见字却出现大批量失分,因为学生受课内内容“日暮乡关何处是”和“暮到江陵”的影响,下意识认为“夜幕”的“幕”也为“暮”,接下来还需要在课外字词上对学生多加引导;同时,在文学常识的选择题上,老师们本以为“唐宋八大家”是送分题,没想到却有过半学生选错;还有部分学生钻牛角尖,认为书本上是说“颔联颈联为对仗”,而题干中说是“对偶”为错;或是认为课本上说“一般情况下”而题干中没有“一般”,抠字眼导致失分。还需和学生强调选择题答题要点,若有多个选项认为有偏差的话,一定要选择更加错误的那一个。 九年级出卷老师(倪珍珍)发言: 出卷范围:八上第一二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
【积累•山水文化】22分:含文学常识以第三单元为主。出了一个默写易错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以及注释易错的向高处、 远处伸展。 【阅读•行走山水】(45分) 含【远行•行走山水】(20分)+【山水•且行且思】(13分)+【名著•纪实行走】(12分) 【远行•行走山水】 【任务一:理解丙文】选择题(含课内实虚词的理解)+断句 【任务二:多角度赏景】(10分)根据诗句选择欣赏角度进行鉴赏。
【任务三】主题联读(6分)主题一:离别 【山水•且行且思】(13分) 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名著•纪实行走】(12分) 【写作•山水创意】(30分) (30分)学校文学社要根据本次活动主题出一期专刊,以上的活动给你带来怎样的体验、思考和联想?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根据要求写作。期待你的来稿!
九年级任课老师(李海燕)发言: 九月,学生进入九年级的第一次亮相,每一个人都很重视,也很在意分数。七个班265人参加考试,平均分在80.3分,这应该是很好的成绩了。这离不开几位老师的辛勤耕耘。她们坚持不懈地抓基础,有针对性地抓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放弃一个小小的失分点,语文科目涉及的点很多:卷面书写、基础识记默写、字词积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大小作文,哪一个小环节出问题,分数就提不上来。积跬步至千里,聚沙成塔,我们看到了很多孩子在进步。我从试卷本身、学生的答题表现、后期工作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试卷 试卷能紧扣九上二、三、四单元的重点,注重小说、议论文等文体的考查,课外文言文也与课文相关,知识点覆盖全面,单元特点鲜明,且题型较灵活,兼以常规的字词、古诗文默写,学生看到试卷不会有陌生感。是一份较好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中的优缺点 好的方面: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古诗文默写这两道题基础题各班都做的不错,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也做得很好。 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问题。每班几乎都有没写完试卷的,6班有一个速度很慢,作文没写完扣了12分。 2.课外文言文的字词积累需要加强;抓关键字词的能力、提炼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组织答案能力等高综合能力的题目如现代文最后两道题,文言文最后两道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只能答到浅层答案; 3.名著还存在没有看,囫囵看的情况。 4.作文的选材立意。 三、后期工作重点1.新课的任务还比较重。2.课外文言文的积累要平时多练。3.名著阅读化整为零,要落到实处。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学业小结后及时总结反思,各备课组互通合作,提升学业小结命题质量,也让“教、学、评一致”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环。 |
||||||||||
|
|
||||||||||
过程确定 |
每位语文组老师都充满热情,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各备课组氛围良好,团结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