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2019-01-23 17:23:44)分类: 语文教研组 |
一、试题特点分析:
整套试卷围绕着“温州特色”这个主题,将八上的知识进行整合,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检测了思维能力,是一套很有特色、主题集中、地方色彩浓郁的好试卷。主要体现在:
1.注重了本册书中的新闻、散文、说明文等文体知识的考查。在基础、阅读、作文中都有体现。
2.古诗与名著结合也是一个创新。
3.现代文的阅读考查的知识点更广、更深,涉及到文意概括、语言赏析、写作意图、主题等。所选的文章也贴近生活。
4.文言文也是比较阅读,注重归纳与整理,注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5.作文在题型设置上旨在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要考虑文体和选材,这个导向非常好。所给的话题学生觉得有话可写,但要写出优秀的、出类拔萃的文章也还是有点难度,需要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平凡的生活、普通的风物中寄寓的深意。
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试卷没必要在题目上过多的绕弯子,这样失去了期末考的意义和初衷,比如第4题的1、2小题。
2.作文没必要把倡议书提出来给学生选择,这是应用文写作,不属于散文、人物传记、说明文等类别。
3.在卷面题型上不必花哨。比如现代文阅读第7、8、9、10的表格式设置,画图表的目的是比语言叙述更清楚易懂,但试卷中的图表反而没有以前的直线条语言表述更一目了然,有画蛇添足之嫌。
总之,瑕不掩瑜,还是一套综合性比较强的试卷。
二、数据统计分析:
答题情况来看,积累部分,丢分较少,比较集中的是字词的第一空,“详”得分率88%,其次是默写的第一空,“青青子衿”,得分率73%,第2小题选择题,学生对新闻的“重要性递减原则”把握不到位,得分率77%。
阅读部分,第4题的1、2、3小题得分率分别为35.5%、33.78%、37.21%,答题情况极不理想。第6题对文本的内容感知,很多学生粗心大意,没有仔细辨别,得分率仅50%。第10题标题妙处的分析很多学生只知道套用答题格式,没有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得分率仅44.66%。其次第8小题得分率66.67%,第13小题得分率60.32%,同样需要加强训练。
文言阅读部分,15题的第1和第4小题得分率分别为36.26%和33.27%,包括第16小题得分率仅30.92%,都能看出学生对于课外文言文的把握不够到位,也有部分原因是考试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文言文部分仓促答题,思绪混乱。
作文得分率为79.71%,不够理想。
三、典型错误诊断:
(1)基础积累不够扎实,比如试卷对《论语》和新增诗词的考察能拿全分的学生较少,有很大一部分会背不会写,对难写难记字形的训练不够,如“青青子衿”的“衿”,“塞上燕脂凝夜紫”的“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失分率都较高。
(2)阅读中,不能很好地审题,不按要求做题,不善于结合语境来理解内容,比如名著部分第4题的1、2小题,现代文部分的第8、9小题。
(3)现代文阅读中,答题点不全面,只答浅层次的理解,却不能挖掘深层含义,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意,比如第13小题。
(4)作文中,少部分同学审题不够仔细,文体意识不强,选择的文体和所写文体不匹配;其次文章内容陈旧,主旨浅显,没有新意。
四、教育教学建议:
(1)加大课外积累的力度,特别是初中阶段必背古诗词和《论语》中的重点语录。
(2)现代文阅读训练中,做到阅读和理解相结合,既理解了文字的内容,又进行阅读材料的积累,为写作铺垫。
(3)现代文阅读中,要强化对审题、文本分析、答题技巧的训练。
(4)写作练笔,要常抓不懈,有批改,有范文,有实战,有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