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8-11-24 17:19:30)分类: 语文教研组 |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
1、
2、
3、
4、
二、
这篇其实一篇散文,学生说自己解读起来又点难,可能平时都考小说,散文的主线有时候比较难抓牢,所以个别题又失分。第1题是文本的概括题,大多学生都能得到3分(随这时间推移,诅丧心情淡忘了,)类似都可以,单单写我内心失望,要扣分。第2题还可以,赏析题,(相比A句答对的,拿3分多一点,B句手法,分析,(没抓牢),第3题,人物分析总体得分情况不错。最后一题是结合文本的开放题,结合文章主旨联系实际,(有部分同学总是在写主旨,并没写出对对于读者感悟到什么内容)
三、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第10题第一个空,部分同学写错,写成了“碎”,碎写出了花刚刚绽放、星星点点的情态,“乱”则是写出花的随意开放、漫山遍野。第二个空,“平铺”描写的是水萍,但部分同学解释了平铺的意思,平坦等, 修饰词写的不够精准。11题,情与景两点学生答得很完整,但是以乐景写哀情手法很多学生没写出来。
课内外文言文中,初二的学生课内文言文知识掌握扎实,值得我们学习,12题“徙”和“诣”特别是“徙”字,没有回答出来,可结合苏轼的背景来思考,是调任、调职的意思。13题的古今异义词,出错率较高,大多选择B “仍怜故乡水”的“怜”字,14题的翻译,中部分学生没有做到字字落实,“堵”和“卒”,特别是“堵”,学生翻译成堵住,当做动词翻译,而非“城墙”。15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很强,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但《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表露出苏轼当时情感是复杂的,有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也有豁达的情怀,学生基本只写了积极乐观的心态,《苏轼传》中写苏轼的品质大多也只写了一点负责任或爱护老百姓,点找的比较少,所以得满分学生较少。
四、语言运用
小作文辩论,一是要反驳正方观点,二是论证自己观点,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到反驳他人观点,只说了自己的观点,且观点中只能表明努力很重要,不能表明努力比机会重要。做得好的是学生基本都会用举例、引用名言等方式谈自己的观点。
五、作文
存在的问题:
1、结构设计不合理,三四段的结构,此次这样作文本人没有给高分,即使语言不错的
2、不会点题,全文在叙述,结尾匆匆写了几句有“前方”句子,这类也得不了高分
3、材料不会合理利用,不会分析。材料中其实就已经提示了立意的一些角度。
4、语言浅白,无文学色彩。
存在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