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语文作业是对语文课堂的巩固与延伸,是发展学生智力及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对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途径。如何有效的布置作业和批改是检查语文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质量的课外作业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能使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有效地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可以节省学生大量宝贵的时间,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认真设计好学生的课堂课外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有着积极而长远意义。
二、七年级学段学情分析
七年级新生语言综合素质一般,有着一定的语文基础但比较薄弱,拼音不到位,语法不熟悉,课外阅读量贫乏,书写表达能力不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书写习惯。
2. 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知识死记硬背,缺少理解性记忆。
3. 在完成书面作业方面,部分学生不积极思考,有作业抄袭、应付差事和不完成作业现象。
三、七年级语文作业分层设计努力方向
1、注重作业主体的层次性
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布置的作业也不能一样。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我们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中等生应多训练基本技能;基础差的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考虑作业设计的多样化
单一的作业形式,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认真落实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改变以知识再现、概念记忆、机械训练、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的传统作业形式。要针对作业的目的编制作业,既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除纸笔作业外,要鼓励学生利用影视欣赏、课外实践活动等个性化形式进行作业布置。
3、重视作业布置的“质”和“量”
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在作业布置的量和质上,应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能一味依赖教辅材料。教师不能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图“质”不求“量”,不能仅限于语文书本,只以巩固语言知识点为主,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攻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的基础上,减轻学生负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