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英语作业分层设计 --以学生因材施教为依据
(2015-11-05 08:34:3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英语教研组 |
一、指导思想
教师实施简单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我们发现很难兼顾到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业和智力水平。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丧失了自信,造成了学习优良生人数越来越少,学习困难生越来越多的“两极”分化现象,因而实施作业分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着个性差异,呈现出了三种学习状态。A类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较强;B类学生基础一般,接受能力一般;C类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差。
三、具体措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建立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学生;第三,对C类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次上,要循序渐进,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测试成绩,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较强)、B(基础一般,接受能力一般)、C(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差)三个层次。针对C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布置小容量、慢节奏的作业,强调反复练习;针对A组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布置大容量、快节奏的作业,强调拓展训练;针对B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完成C组作业的基础上,适当挑战A组作业。每组应指定一位小组长,能够帮助教师对三个小组进行动态管理,如:如果B组中有作业完成较好、成绩有所提高的,应及时调整到A组,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成功乐趣;如果A组有学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可以调到B组,对学生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B组和C组同样如此。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学生在夯实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自我,以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在背诵课文方面,学完课文、对话后,要求
四、预期效果
作业分层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