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员心得与故事 |
一代大儒朱熹 风烛残年之际为何告诫弟子们:今一向耽着文字,令此心全体都奔在册子上,更不知有己;便是个无知觉不识痛痒之人,虽读得书,亦何益于吾事邪?
他说的:文字虽不可废,然涵养本原而察于天理人欲之判,此是日用动静之间,不可顷刻间段底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
我遇到过不少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老师或同侪,他们随时可以引经据典,对熟悉的领域知识如数家珍;媒体网络上也不乏知识型名人,他们出口成章,针砭时弊,任何话题都能侃侃而谈……
毫无疑问,这些涵养丰富的“有趣的灵魂”,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读书万卷,但当我开始接触传统文化的典籍、企图探索身心与性命道学的领域时,却发现鲜少有人能把这门学问融会贯通,讲出个透彻原理,明辨道理的是非真伪。
窃以为,希望通过读书来求得圣贤学说的迷惑有:
— 课本读物,往往取用“最有影响力”的名家之言,却不见得是适用于求学之人的真知灼见。
— 治学之风,往往热衷归类学派,深究注疏文义,以比对异同为研究贡献;后学忙着厘清学问发展出来的庞大脉络枝节,获得博闻强识的美名,那么心性与道德呢?
— 百家争鸣,若每位导师的方向我都得尝试,一直往不同的方向奔跑,十辈子也到不了目的地吧?孰为我明断是非之基准?
你是否和我一样怀疑过,开卷真的有益吗?
没想到,从喜马拉雅上收听了一个节目《张庆祥讲朱子晚年定论》,为我彻头彻尾解惑了!
这本书中收录了朱熹晚年与学生之间的部分书信,有趣的是,一代大儒朱熹,风烛残年之际总是在给弟子们说:最近在读什么书呀?看你最近很用功读书啊,你可别太使劲读书啊,我当年就是这样,耽误的事可大了……
今一向耽着文字,令此心全体都奔在册子上,更不知有己;便是个无知觉不识痛痒之人,虽读得书,亦何益于吾事邪?是的是的,懂得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原来,学富五车的朱子晚年衰病, 双目几近失明,便时常静坐养神。
日用之间,观此流行之体,初无间段处,有下功夫处。没想到他却有所体悟,好像找到了一个学问对日常生活的应用之处,才惊觉自己过往着书立说与经典真义南辕北辙,可真是误人误己了啊!
乃知日前自诳诳人之罪,盖不可胜赎也。此与守书册,泥言语,全无交涉;幸于日用间察之,知此则知仁矣。原来做学问,离不得一个“察”字,非往书中字句钻去,而是往自我的内在细细体察……
朱子悲叹:颇恨盲废之不早也!
我傻眼,怎么会有人诅咒自己竟没有早点失明?但节目继续听下去,我却愈发钦佩朱子不愧为一代儒学大家,非因其学识之渊博,而是痛悟旧说之非后,坦荡磊落的态度!
试问有多少一代名家敢于跳出来澄清自己的错误?朱子毫无私心地告诫学生不要重蹈覆辙,却烦勇革,不可苟避讥笑,却误人也。朱子交代他们一定要正本清源,不可因爱惜羽毛却误了世人。 试问能超越门户之见、只求天下公理的学者又有多少?朱陆的鹅湖之会,让我们以为程朱理学与心学针锋相对,殊不知体察真理的朱子坦然承认陆九渊多年前指责自己学问“支离破碎”所言甚是。这般宽阔的胸怀,让那些拘泥于门派之见、各徇所见之偏,而不能公天下之心以观天下之理的人汗颜。
绝知此事要躬行 岂可一向汩溺于故纸堆中,使精神昏弊,失后忘前,而可以谓之学乎?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谓之学?我们该怎么做呢……难道按照朱子的意思,万卷皆可抛? 为学直是先要立本。求学先要把学问的根本抓住了!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从观察心体入手,一如张庆祥讲师在黄庭禅课堂中反复让我们练习的重点:观照我们胸中黄庭一窍气机的变化。 文字虽不可废,然涵养本原而察于天理人欲之判,此是日用动静之间,不可顷刻间段底事。若于此处见得分明,自然不到得流入世俗功利权谋里去矣。 哦……读书还是不可荒废的,只是学问要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才有所裨益。张讲师的解说更是直接明了,涵养工夫正是从我们喜怒哀乐中去觉知,胸中一股气是如何流转?此刻存心是天理还是人欲?觉察清晰才是进步的阶梯,才不易陷入“流入世俗”之弊,才不会成为孔子所说的“乡愿”、孟子批评的“义袭”。 朱熹晚年颇为欣赏陆门子弟气象皆好,反观自己门下弟子少有朴实有担当者,而反省自己日前讲论,只是口说,不曾实体于身,故在己在人,都不得力。离开了觉察心性的讲学,不正是培养了古代版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
因其良心发现之微,猛省提撕,使心不昧,则是做工夫的本领。本领既立,自然下学而上达矣。若不察良心发现处,即渺渺茫茫,恐无下手处也。 张讲师举了个很贴近生活的例子——冬天的时候特别想赖床,身体是困不住你的,为什么这么懒?困住你的是心呀!我不禁暗暗点头,对对对说的就是我!“要在良知欲望交战的那个当下用功,立个志向,猛省提撕!”是呀……我何曾把书上的道理实践看看呢?诵说虽精,而不践其实,君子盖深耻之。 这天清晨,睁眼想起“猛省提撕”,静静体察—— 果然如讲师所言,起不来不过有股低低沉沉的能量萦绕在胸中一方寸,蜷进温暖的被窝时,是微微的松松痒痒的感受,胸膛却还带了点用力的贪着。中庸说“莫现乎隐,莫显乎微”,它虽微小难察,却用每一刻的变化周流不息地书写了每个人的一生…猛省提撕!掀开被子,胸中是一派刚健的浩然。使心不昧,下学上达,是做工夫的本领,是超脱感受的束缚,是心的自由。哈哈,张讲师带领我们这样学经典,不是比咀嚼文义有趣许多、踏实许多吗? 原来经典不可不读,省察工夫更不可废,圣贤的指引如黑夜明灯,避免我们歧路亡羊。可惜朱子迟暮方大梦初醒,命运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挽救遗憾,只能临风叹息而已。 今吾人有幸闻道,更应当珍惜呀~ 请收听张讲师讲解的《朱子晚年定论》 朱子一生苦追理 晚年真知了悟心 一代大儒,痛悔前非, 暮年悟道,传扬真理, 立定心性本质, 探寻人生最根本的学问… 12月5日 《张庆祥讲朱子晚年定论》 24小时免费畅听 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 邀您走近明师,聆听经典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