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创办人著作 |
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常常问讲师…… 为什么我努力了那么多年, 脑袋的念头依然不能停止呢? 本期连载,让我们一起来解开“无念”的误会~
首先我得恭喜你,你要承认你是个人,是人就得要用脑袋思考,念头不停运作正表示你脑袋的功能十分正常,正因为我们的六根各有功能: 眼睛有视觉, 耳朵有听觉, 鼻子有嗅觉, 舌头有味觉, 身体有触觉, 而脑袋的功能就是要用来思考的。 所以,这不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吗?从来就没有人想把自己眼睛的视觉废掉,或是把耳朵的听觉废掉,为什么你会想要把脑袋的思考功能废掉呢? 人们想要让脑袋停下来的想法,其实是来自对“无念”这两个字的误会。 许多人认为自己的烦恼情绪是来自脑中的想法,所以直接就想到如果脑袋能停下来,不就可以解脱烦恼情绪了吗? 加上经典里又有很多“无念”的字眼,就更加深了人们往“废掉脑袋思考能力”方向前进的错觉。 这误会若不尽早解开,真不知要继续浪费众生多少时间与精力。 我们必须认知,第六意识(脑袋的想法)永远有存在的必要,要不然,老天就不需要创造这个脑袋给我们了。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怎么让脑袋发挥正常功能,而非像妄想的人那样,常让大脑偏离正常功能,也不是要像那些顽空者,整天想废了它的功能。
《楞严经》中有段佛陀与大慧的对白,充分告诉我们,人生所具有的八识,时时刻刻都应该正常存在的事实: “ 佛告大慧: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亦复如是。 譬如明镜现众色像,犹如猛风吹大海水,心体如海,八识如水流注,七识如暴流,六识如波浪…… 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 ” 佛陀告诉大慧,好比六根中的眼睛看到一切外在景象变化时,其他五根耳、鼻、舌、身、意,乃至全身的毫毛孔窍也都会有反应。 这就好比明镜能呈现出所有在镜前的景色那样的自然,又像一阵大风吹过大海水面,心体就像大海水面,总是常有各种波动。 好比第八识阿赖耶识萌生之际,就好像大河水涌入大海,会掀起一些波浪;第七识末那识萌起分别时,就像瀑布冲入大海,也会掀起一些波浪,而第六意识就像海面时时掀动着的小波纹…… 就像这样,那么多外在境界的诸多变化,总是像一阵阵的风时时吹荡着心海,因此,心识里的波浪是永远不可能停止的。
佛陀在这段话中,把我们内心的气血起伏比喻为大海里的种种波浪,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既然心体像大海,我们就不可能要求它像上了水泥一样,没有丝毫波浪,这不仅违反自然,而且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也就是说,身为一个人,脑袋不可能永远没想法,内心也不可能永远没有情绪起伏。想法与情绪之于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并非废掉脑袋及内心的功能,而是从中觉悟到它本来“无碍”的真相,以便不受它所控制。 为什么内心波浪本来无碍?因为它就像海面上不论有多少波浪交错起伏,大海总是平等看待、静静欣赏,没有一丝好恶分别的知见存在,所以大海从来不会因为海面有数不完的波浪而起一丝丝的烦恼。 同样的,人们心中的情绪不论涌起多少波浪,这些波浪的真相只是能量自在、流畅的涌动而已,本来每个波动都没有好坏之分,而且非常值得欣赏。 因此人们的情绪来袭时,若能效法大海包容波浪,以全然欣赏的角度看待内心气血的起伏,何来烦恼挂碍呢? 当你具有这种正见,连情绪涌动的波浪都烦恼不了你了,又何必要消灭掉你的思考功能呢?
六祖说: “ 有情来下种。 ” 这是告诉我们,“觉悟”正是从有情绪波动的当下、有思考波动的当下去下种、去努力的。 若是没了思考和情绪的波动,那岂不是像木石一样无情了吗?就算你练得像木石一样一念不发、一波不起,又与成佛有什么关系?因此千万别把消灭脑袋的功能,当做是一种超高的修持层次! 经典中所谓的“无念”,并不是消灭脑中的念头,而是指不被分别对待的妄念所拖累。就像“无欲”并不是连饮食欲望都没有了,而是指不被可能伤生的欲望所拖累而已。 因此,宽两秒的第三步骤*,正是“无念”心法的所在呢!慢慢练习自然就能深入,可别小看它了! *编者著:宽两秒是本书中所介绍的一种处理情绪的根本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阅读本书和其他著作,或关注视频、音频进行详细了解。 END ——本文节选自《宽两秒,心自在》第四章《你宽两秒了没?》。本书带您观察黄庭气血,找回自在本性,轻松摆脱负面情绪,养生又能开发潜能。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如果转载,请注明出自“黄庭书院”张庆祥讲师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