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员心得与故事 |
导读
常言道:君子立常志,小人常立志。为何立定的志向总是常常被种种习性淹没?《传习录》中,阳明先生一段“种树”的比喻,让笔者看到立志背后的不净心思,找到关键的突破口。

从第一次参加黄庭禅初阶,到现在也有好久好久了。中途复训过几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课堂上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拿到生活当中练习。当有所突破时,内心可谓是一阵喜悦。
但是前往圣地的道路可不是平平坦坦,这个过程中还有自己很多的习性牵绊着,所以经常也会出现萎靡、低潮的时候。
这时若是去狂欢一把,看个电影、打把游戏、睡个懒觉什么的,满足之后,那个愧疚心就会出来。
于是准备洗心革面,立志要做好功课。于是乎将心法练习的功课归零,开始新一轮的朝圣之旅,感觉自己又元气满满。
可过一段时间,同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好似一个斩不断的生死轮回……
偶然某一天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子的情况?当下未得出答案。但是在读到张庆祥讲师解析的《传习录》时,似乎找到了答案。
《传习录》原文:“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每次读到这儿,其实都有一种被提醒的感觉。
近来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真的掉进了这个陷阱。
回忆每次立志之初,立马想的就是“几个月后我的精气神多么的刚健,我的观照会多么清晰,我与人应对起来是多么的自如,别人看到我这样会认为我多么的牛……”
哎呀,我的天,这想法,天真又吓人!真是刚播下种子就想吃果果了,难怪每次都坚持不了多久。
忘记是听同修说的还是在张讲师作品中看到的,大意是:立一个愿若是有一己私利在里面,即使后来成就了,也容易功亏一篑!就是因为那一丝丝的私心会导致溃堤。
难怪自己每次建立一点儿就垮了,虽也能接受。
直到读到《传习录》的这段,将修行当作种树,只管灌溉,勿想花、实。每念想,就当作私欲克去。这也真是印了阳明先生说的“闲思杂虑也是私欲”这句话了。
如此看来,修行的步伐真是没一刻能停的。知道缺口在哪儿,就好好练习。
只管灌溉,勿作妄想!
主题文章
黄庭禅电子报第3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