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丁故事:“耻”的故事——钱徽焚书

(2019-03-11 08:42:49)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华文化


导读

宋朝钱徽,主持科考,宰相亲来拜访,为朋友通融,却被钱徽拒绝。钱徽被宰相诬告,遭到皇帝贬官。钱徽虽书信、名单等证据在手,却不仅不自辩,反而烧毁了证据。这是什么道理?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园丁故事:“耻”的故事——钱徽焚书

原文:

钱徽得书,取士无私。受诬不辨,出书焚之。

唐钱徽,为礼部侍郎。宰相段文昌、学士李绅并以所善委徽,求致第籍。徽不能如二人请。文昌即奏徽取士以私,贬江州刺史。或劝徽出文昌书自直。徽曰:“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耶。”敕子弟焚之。后拜吏部尚书。

今之暮夜苞苴,夤缘请托者,无论矣,而上以所善委其下,大率皆段文昌李绅也,谁敢违之。钱徽能不如所请。已为难能。乃受诬不自辨白。更焚其私书。此等度量。岂凡人所能及。文昌等真当愧死矣。

【白话故事】

唐朝时,有一个叫钱徽的人,做了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当时的宰相姓段名叫文昌(礼部侍郎官职要比宰相官级低),他和李绅交好,李绅是专管制诰的官。

这一年,钱徽担任全国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段文昌和李绅两人正巧有认识的朋友参加科举考试,于是段、李两人就把参加科考的朋友的名字写在信纸上,当晚亲自到钱徽家送信,请钱徽看在他们俩的面子上,在考试中通融一下,让他们的朋友能顺利通过本次考试并中选。

虽然宰相段文昌亲自找钱徽通融,但钱徽却凛然不为所动,坚持公事公办。结果放榜时,段文昌和李绅推荐的人都没有中选,段文昌觉得自己作为宰相在朋友面前颜面尽失,从此对钱徽怀恨在心。

这次科举考试结束后不久,段文昌就上书皇帝弹劾钱徽,污蔑他在本次科考中并不是真的为国家选拔人才。作为主考官,收受他人贿赂,利用职权徇私枉法,他所录取的进士没有真才实学。

段文昌就这样把莫须有的罪名扣到钱徽的头上。遗憾的是皇帝也是非不分,听信了段文昌的污蔑之词,加上李绅在旁边“添油加醋”,诽谤钱徽,惹得皇帝大怒,把钱徽连降几级,贬到江州地方去做刺史(在地方上做监察工作)。

原本科举考试前,段文昌为了那些攀附权贵请托的人,趁着夜晚亲自到钱徽府贿赂通融。一般来说,段文昌、李绅与钱徽同朝为官且官职比钱徽大,两人亲自上门送信委托通融,没人敢违背。但是钱徽却坚决不做任何徇私枉法的事情。

科考过后,钱徽被段文昌诬告而贬官,很多了解内情的人都同情钱徽,知道他是被诬蔑的。这其中有的是钱徽的朋友,有的是同朝为官的同僚,他们都为钱徽愤愤不平。

钱徽的朋友劝他把当初段文昌写给他的信拿出来为自己作证,因为在这些书信里,段文昌要通融关照的人白纸黑字都写在上面,是向皇帝澄清事实、表明清白的铁证。

可是没想到钱徽却说:“我做事光明磊落,虽然这次被诬告且有证据,但我心里坦荡。何必要拿别人给我的私人书信作为证据去辩白呢?”

就这样,贬官远行前,钱徽并未在朝堂上站出来为自己申辩,反而让下人烧掉了段文昌给他的信。钱徽的磊落、宽容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因为钱徽清廉正直,被贬这件事并没有真正影响他的仕途,他后来做到了吏部尚书。

像钱徽这样受人诬告不仅不自辩,还把能为自己洗冤的书信证据都焚毁的做法,实属罕见。他相信清者自清,即便受到别人的诬陷,也不选择愤怒反击,而是豁达相对。这真是让段文昌之流自惭形秽啊。

这种正人君子的风范,值得后世敬仰。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初集第四册耻篇《钱徽焚书》)



园丁故事

黄庭禅电子报第30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