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庭心学
黄庭心学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777
  • 关注人气: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圣贤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

(2018-08-24 22:01:23)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华文化
中华圣贤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

 

 

原创: 张讲师 黄庭禅

提到礼,

总让人不觉联想到繁文缛节、形式主义。

其实,

礼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至宝,

真正沐浴其中,

方知身为中华儿女是何等幸运!

1

礼,是优雅的生活艺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世人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创建礼制的先哲们极有智慧,他们把深奥的学问教化于无形,将古礼广泛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自然而然彬彬有礼,井然有序。

礼是什么?礼就是生活的艺术。古圣贤创造礼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和谐、更流畅,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充满善意,没有阻碍。

有些场合需要庄重、严肃,有些场合需要轻松、开心,这些都可以通过“礼”来达成。

2

恰当的礼仪,让事情更有序

 

很多人认为,古礼繁文缛节,十分刻板,因此想要全部废弃。事实上,很多礼仪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而且到处可见,比如儿女婚嫁、业务合作、各种节庆活动等,都需要不同的仪式。

1997年香港回归,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官员上任的交接仪式相对简单,但也要安排上任和卸任官员之间的印信交接,用一个盒子装好印信,台下还有衣着端庄的人观礼,这样才感觉新官上任有受到相当的尊重,而且任命名正言顺,以后下属都要听从新官员的指挥。

很多人会说这是形式主义,那不妨试一试,上任那天不要这个形式看看。印章随便丢给对方,你就会发现,下面的人歪七扭八、嘻嘻哈哈,根本不听你的。要让下属庄重起来,正经做事,必须要有一个仪式。

3

礼,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去过泰国的朋友都知道,每天早上八点和下午六点,泰国都会放国歌。一听到国歌,泰国民众都会立定,停下手里的事情,等国歌播完再继续。很多到泰国旅游的外国人,受到那样的气氛感染,也会自然停下来,跟着泰国百姓一样站好。

或许有人会说,我又不是泰国人,立正是他们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观点,真是显得自私和狭隘。难道要让生活没有一点艺术可言吗?这个艺术是展现人跟人体贴的心意。泰国人这么尊重自己的国家,他们充满敬意地立正时,外国人在旁边游游荡荡、看热闹,会让泰国国民心里不舒服,觉得他们的国家不被尊重。

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别的国家?去别国旅游,走过它的桥、它的路,住它的饭店,出行所花的那点钱,能够建设这么多的基础设施吗?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能够享受到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和服务,难道不值得感恩吗?

我们生活在都市,享受着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安稳的生活, 想一想,背后有多少人为此付出劳动和汗水。你真的能够理所当然地享用这一切?你真的伟大到没有可以感谢的人了吗?如果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这么狂妄自私的话,人与人之间就只剩下对立和矛盾,彼此剑拔弩张,整天过着仇恨无情的生活。

对人表达敬意是基本的教养,即使不了解他的国家,但是那么多站定的泰国国民,那些老婆婆、老先生不值得敬重吗?这么多人就等着你这份心意,跟他们一样简单地、静静地站着,他们就会感受到被尊重,心里就会舒服。如此简单,何乐而不为呢?

4

“礼”的精神贯穿古今

 

古礼不只适用于古代,其精神可以贯穿任何时代,因为它的精神就是生活的艺术,体现人跟人的善意。所有的礼,都是这样。

为什么现代人会排斥古礼?我们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礼仪之邦,为此深感自豪,然而,真的要落实礼的时候,就批判它是形式主义,是封建迷信。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充满矛盾,对你有益就承认它,对你生活产生束缚,就说它是封建迷信,这是对古礼的莫大误解。

当我们真正去了解我们的文化,才发现古人真的很聪明。仔细完整地看看《道德经》、《尚书》、《四书》、《易经》等经典书籍,你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古人怎么这么聪明!心胸怎么这么宽大!想事情怎么这么深谋远虑!看得怎么那么高远!内心怎么这么柔软啊!......你会发出很多很多赞叹。进入他们的世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祖先。

我们常常说祖国、祖国,祖国指的不是这块土地,而是有史以来那么多的先哲,那么美好的文化,有这么多的智慧和广大的胸襟。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出来就是“礼”呀!

如果我们把“礼”误认为形式主义,人们当然不愿意学习;如果肯放下固有的成见,在待人接物中去演习,体会到礼就是生活的艺术,礼就是内心的善意,礼是对人的体贴,也是处事最简约有效、更流畅、更和谐的办法,人们就会自自然然地爱上习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