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华文化 |
《资治通鉴》里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得,才干是在德的后面,人可以没才,却不能失德,纵然是有济世之才,也得要懂得谦下,对人尊敬,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完整的德性。
1
“乱而敬”是说我们的德性要乱而且还要敬。这“乱”当然就不是什么坏的意思。一般而言,乱七八糟或是紊乱的乱都是不好的意思,但我们中国字,每一个都有吉意和凶意两种不同的意思。
《康熙字典》里说:横流而济曰乱。比喻一个才干过人的人,可以带领人们经历一场大乱,最后安稳地到达对面,所以“乱”这个字是比喻有治世之才,能够治乱世。
敬则是从内心里面对自己谦下,对别人尊敬,卑己而尊人。所以《尚书》讲,武王“有乱臣十人”,这里的乱臣不是指作乱的人,而是能够治乱世的大才。
才气越大的人越会有一种毛病,就是容易轻视那些才干不如他的人。才干很高、反应很快的人,对于头脑不灵光的、简单的事也要想很久的人,就会急、就会不屑,这也是人之常性。但是遇到比我们差很多的却又不会,譬如碰到小孩问这问那,啥也不懂,反而觉得他可爱,会很有耐性地去教导他。但如果遇到只比我们差一点点的人,恃才傲物的心就会跑出来。
——出自《九德》专辑04 乱而敬
才配上敬,方成美德
有治世之才的人,占了一个“乱”字,但如果没有敬,那么他其他方面就没什么可观之处了。就像孔子所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众所周知,周公是治世的大才,即便有如周公一般的美好才华,如果骄傲自大又吝于助人,那么这个人的德性就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人们也不会拥戴他。
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一个没才干而很有德性的人,可以有大用,甚至当天子都行,因为只要德性厚重,他可以请到有才干的人来做事;而一个很有才干却没有德性的人,放在哪儿都是麻烦。
为什么无法尊敬别人?
有才干的人容易有个通病,就是轻视那些不如他的人,正所谓“恃才傲物”。问题是,很多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常常看不起别人,对人不屑。
为什么看不起别人?因为心中没有敬。为什么心中没有敬?因为总盯着别人的不足,凡事都想凸显自己,不肯吃亏,不肯落后于人,不肯承认自己不行,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敬这个德的。
《礼记》开篇第一句就说“毋不敬”,可见敬有多重要。即使有治世之大才,对人都要尊敬,那才干平庸之辈就更不用说了。
要想彻头彻尾的改变,就要反其道而行之,练习去看别人的优点,要肯吃亏、肯承认自己不行、肯往后站,多贡献自己而不求被人看到,甚至希望没有人发现,只是默默地做。
生活中多找对方的优点,敬他人的长处,当真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内心升起的敬很真实。
2
无才而谦虚的人比比皆是,本来无才也要有自知之明,所以谦虚很容易,称不上什么德性,这种谦虚有一种局势使然,迫使他必须谦虚,未必是真的德性。
一个才干过人的人最容易恃才傲物,但一个有着济世之大才,却能够发自内心的谦虚,不敢轻视任何人,会尊敬不如自己的人,不陷入高狂之病,才能允执厥中,也才称得上是一个德性。
光有才干不能叫德性,而且,光有才干不懂谦虚的话可能结果会更糟,就像《菜根谭》所言: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
——整理自《九德》专辑04 乱而敬
美德是骨子里的香气
六十四卦中,唯一一个六爻皆吉的卦就是谦卦。谦虚的人不会轻视任何人,能够尊敬任何不如自己的人,如大地一般,把自己放低。
谦到了极点就是无我,一个无我的人,对人的敬是浑然天成、自自然然的,他牢牢立在生命的根本上,没有对待、没有高下。
而我们现在练习敬,需要穿越自己厚重的习性,把那些不屑、对立和我执一层层地扒掉,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不管有多么厚重的习性,只要能扎扎实实练习“宽两秒”的心法,把心田打扫干净,就有望在这干净的地基上建立起厚重的德性。
大道至简,贵在坚持
《九德》学习至此,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在生活中练习这几个德性,并没有很多的招数,都是围绕在多看别人的好处、尊重别人,把自己放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大道至简,要想在自身中建立起品德,就要把简单的事情重复用心地练习。而练习的关键,就在于将观照他人缺失的俗眼,改为内照反思的慧眼,将耳根改为顺风耳,一切只问自己有没有过错,不斤斤计较于他人的过错,久而久之就能出污泥而不染。
就以一句内心禅语作为本文的结语:
学问并不难,
难的是在于行持。
长时间去做同样简单的事,
便是学问。
(摘自张庆祥讲述《中庸》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