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孔子圣贤素食孟子仁义 |
分类: 儒学误会释疑 |
同学问:
众所周知,孔子推行仁政,可是他怎么还跟着诸侯去打猎杀生呢?又说孔子是素食者,可是他怎么也穿皮草呢?难道古代没有棉衣御寒吗?
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答:
圣贤顾虑长远、忍辱负重的心思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孔夫子并不是没有御寒的棉衣,而是他有更大的愿景和现有的顾虑。
春秋时期是个战争频发的时代,每位诸侯都把军事演练放在首要位置。而田猎就是训练军队、检查战备的最好手段。在不忙农事的冬季,大家骑着马、带着弓箭到深山野林去打猎,为了激励大家,还会进行猎杀野兽的比赛。当时孔子周游列国,碰到田猎的时候,也会跟随各国诸侯参加。
推崇仁义之道的孔子为什么还会去打猎呢?因为孔子面见各位诸侯的时候,没有权没有位,他也不可能越位去制定国家的政策和制度。身为圣贤君子,立足于布局长远的大事,而不是单纯考虑眼前的小节或少数的个人行为影响。譬如要改变举国上下的陋习,他会选择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先入境随俗,你们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等到有一天身居高位能够执政的时候,就可以一并将过去用珍禽异兽祭祀的陋习改掉,全部改成素食菜单。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孔子提倡吃素,可他怎么还穿皮草呢?其实,孔子居家时都是穿素服,并不是穿皮草。从政为官之后,朝堂上的官服很多上面都有配饰,那就入境随俗跟着穿。倘若有一天能够执政,那么他就有大的权柄来管这个事情,可以一并把它给换掉,这个是圣贤的心思。
孔子周游列国去到各地,诸侯会赐东西给他。送他肉食,他就转送别人享用;送
制定合宜的制度能够影响世代,这个功德非常大、非常广,所以圣贤会舍小取大,暂时跟从不合宜的风俗习惯,即便常人没有慧眼,看不懂他,因此而误会了他,他也一样往长远而有益众生的方向迈进!
前一篇:七分饱,轻松对治现代文明病
后一篇:如何帮助父母打开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