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庭禅与孩子

(2015-09-17 12:57:35)
标签:

育儿

情绪

能量

成长

修行

分类: 学员心得与故事
编者按:
为实现个人成长而修行,其结果往往不仅只是自己得到了自在与解脱。其实在我们每人身边都有一群人,他们需要透过我们的成长来获得成长的机会。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中重要的因素。想想你身边的人,为了他们,让我们更加精进地修行吧。

我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我爱笑,带出来的孩子都爱笑。我情感细腻,带出来的孩子也都很重感情。可我有个问题,就是容易被情绪控制,有时候会对孩子发脾气,忘了心中的爱,让孩子们有时候要小心翼翼的看我的脸色。因为被情绪困扰而犯过很多的错误,所以一直在找让自己能够静心、不纠结的路途。

 

后来,有位家长给我推存了张德芬的书籍和黄庭禅张庆祥讲师书籍和经典,当我认真阅读了书籍和听张讲师讲的经典后,心灵突然间打开了一片新的领域。这让我好奇又期待,抓住机会,快马加鞭地去上了黄庭禅的课程。课程中,感觉自己如干涸的海棉不断吸取,在每个体验练习中都拿自己做实验,在自己身内寻找情绪的主角在哪里,瑞穗姐好听的声音、真诚有方法的讲课深深的吸引我。我在思考,如果我在带孩子时和她一样有方法、不再被情绪控制而可以纯粹以爱为出发点那多好。我下定决心,既然方向找到,自身就要朝这个方向大步往前走。既然好的老师已经在身边,我就得飞奔着去学习。感恩老天安排的这一切,让我内心每天都在自在与喜悦中。


回到生活和工作中,先从对孩子的态度来内观自己的黄庭是否放松、是否与能量和平相处、是否跟着情绪走等等。正好领导将我调到去带一个新班,也是毕业班,我一走进教室,里面的孩子们吵得像热锅里的蚂蚁。大声说话、喊叫、下坐位、乱跑、乱跳,另一个老师在扯着嗓门大声喊让大家安静,可是丝毫都没有效果。整个场面感觉很不舒服,黄庭一股气又热又紧的往上冲,脸都红了,出于职业习惯,马上想要这群孩子安静下来,正准备制止,想到讲师说的一句话:专注在内是进步的阶梯。这时正是内观黄庭,练习不被情绪控制的大好机会,于是我先不开口,而是开始内观。黄庭这股气一直在往上冲,一会很紧、一会很胀、气在变化不同的感受让我去体会,内心里的言在纠结着。比如:快点批评这班孩子,太不懂得规则。另一个言又出来:你刚到一个新班要以爱为基础。


这时教室里的孩子如我气一样的在奔腾,真所谓是内外夹击,在这时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个老师还在大声地喊着这群孩子,一边将求助的眼光投向我,我把课程教的法宝拿出来:松开肩膀,敞开胸膛,让这股能量自由。不理会内心的声音,只是完全放松的与这股气和平共处时,发现气慢慢地在平缓下来。再看看眼前这群依然吵闹的孩子,内心突然多了一份爱和理解。于是我走过去问他们谁想玩游戏?孩子就是孩子,听到玩游戏,马上就被吸引过来,我开始讲游戏规则,然后跟他们玩了一个手指游戏,就这样孩子们都从无序的吵闹中安静了下来。


这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其实孩子在吵闹的时候,正是他们内在有一股很强大的能量,孩子不会抵抗,也不会忍耐,他们只是在用最自然的方法抒发能量,可对于大人来说却觉得他们很吵,很烦人……其实当我可以与我内在的能量和平共处时,就能感应到孩子内在能量的清真与纯粹,跟孩子相处,其实是一场能量与能量的交流,能敞开胸膛,把我内在的能量也放开时,就能跟孩子的能量和平共振,完美和谐地共舞呀。

 

以前我没有学会这样看问题时,虽然抱有对孩子无比的爱,却被能量上面攀附的情绪控制,常与他们呈对抗僵持状态,那种能量的反抗让我身心俱疲,却解决不了问题。很庆幸自己学了黄庭禅,让我终身受益。


做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各方面都有压力,来自家长、领导、孩子等等……还有自己本身生活上的问题,很多老师都会习惯性地压抑心底,当有天实在忍不了了,就会爆发在孩子身上。之前的我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幸好有幸让我学习到了黄庭禅,跟随张讲师指引的方向,在解决情绪困扰后,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里,才能更智慧地找方法解决。学习完回来,我没有停止过练习。每周都尽量参加生活禅,我解决不了的问题,生活禅的伙伴们会一起商量,给到我前行的动力。很感谢这群聪明、可爱、调皮的孩子,天天都给我功课,让我有一次次内观黄庭的机会,从中获得成长。

 

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接触黄庭禅这门学问,得以从压力中解脱,活出人生真正的意义。更希望慢慢能有更多的孩子,不再因为释放能量而受老师的苛责,不被老师的情绪影响,真的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祝愿每个孩子都在幸福和理解中长大!为了孩子们,让我们所有的老师们和家长们赶紧学习和成长起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