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蔡绝粮(四)【经典故事欣赏】

(2015-05-28 17:23:27)
标签:

孔子

君子

理想

气节

分类: 公案故事集

编者按:

上回讲到孔子在绝粮七日时,还有心思关心徒弟们的学问是否巩固,考问了两个徒弟子贡和颜回,问他们在如此危难时刻怎样看待圣人的学问?问过之后高下自分,也让我们学到了生动的一课。接下来这篇是子路问孔子的问题:君子亦有忧乎?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

  子路问孔子说:君子也会有忧愁吗?

 

   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

   孔子说没有,如果是整天忧愁就不叫君子了一个君子他在实践他的学问的时候,就算说我求学问是为了要救民,可是那个救世的志业还没成功,说要实践世界大同,世界大同根本也还没成功,其未得之,还没成功啊,则乐其意,我们就因为我们有这个理想,而感到高兴。那个“意”,就是那个理想。我有这个好善的念头,行善的念头,为众生奔波的念头,我就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等它成功,所以很多人批评孔夫子说“什么提倡世界大同,到现在根本没大同,那个孔骗子…”那是小人的说法,任你说吧,但孔夫子的说法是:我们可以有一个非常高的理想,你尽量去实施的过程中,这个念头就应该高兴,你要为此感到骄傲,也不是要等到这个事情成功,他不忧心他一定成功,但是中间过程我因为大家都有这个善念而感到高兴。

 

   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如果有一天真的成功了一件很好的善事,很好的壮举,我们就因为很多人得到受益而感到高兴。治,就是很多人受益了,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所以一个君子整天都在为众生设想,他整天都高兴,整天都在奔波也很高兴,我整天在中岭山叠石头,我也很高兴啊。很多人说讲师啊你千万别叠了,问题是我叠起来很高兴啊。所以一个君子有终身之乐,终身都乐做什么都乐,我们有一个理想我们就乐,等我把这个地整平了,可以在上面做什么,以后学员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方便,我们就快乐啊,还不一定做得成功,对不对?所以无一日之忧啊,君子坦荡荡,他的心胸永远宽阔,是非常快乐的。还有一个人到中岭山看我说,讲师你干嘛弄得全身脏兮兮,这里又没有7-11也没有全家便利商店,你到底要干什么?我们的乐他看不懂。

 

   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

   你看小人,生活很苦,怎么很苦法呢?他有一个理想还没有得到,他患弗得之,他想要有一栋房子,还没得到,万一买卖不起来怎么办,我想升经理,万一升不上去怎么办,我得先排挤谁再排挤谁,苦不苦啊?很苦啊!既得之,又恐失之,有一天得到了哦,又怕失去,既然怕失去就无所不为了,要用尽各种办法来巩固现况。所以他每天都在恐惧之中。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一辈子每一天都在忧虑某些事,没有一天真正是快乐的,所以论语里面不是有这句话吗,君子坦荡荡,君子整天是快乐的。小人长戚戚,小人整天绵绵长长的都在担忧。我想请各位回想一下,扪心自问一下,你为什么那么多忧愁啊,你怎么会那么多怨言呢?怎么世上有那么多人对不起你呢,各位你是君子还是小人?那是地道的小人!赶快改,前面我们讲过了,针对目标钻木取火,两个礼拜就会有进步。明天放开心胸,我们为众生设想去做事情,没有牺牲奉献别谈修道啦,真正为别人做点事情,有那个意念有那个理想的时候,就应该感到高兴。我们什么时候学得这样整日哀哀戚戚,整日是埋怨,整日都是人家对不起你?

 

   曾子弊衣而耕于鲁,

   曾子穿着破破旧旧的衣服在鲁国在耕种着,自耕自食。

 

   鲁君闻之而致邑焉,

   鲁君听到有这样一个读书人,这样一个贤明的人,还要在那边耕田,既然是一个贤明的人,我就应该来养贤能的人,让人家知道我喜欢贤人。所以鲁君就要给他一个邑(邑就相当于我们现在一个县)的食禄、税收都给他…

 

   曾子固辞不受。

   曾子坚决绝不接受,为什么不接受?要是你相信我有才干,我有学问,那你就干脆叫我做一个邑宰,让我管理这个县,让我替你治民,让我有功于你的时候,我拿你这个俸禄,那于心无愧。你现在不叫我去做事,你认为我有才干,然后你把我当小老婆一样养起来,我是堂堂圣贤不是你小老婆啊!曾子固辞不受,他知道无功不受禄,心性光明磊落,这个不简单,为什么?各位你一定这样读过就算了,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忽然要送你一部百万名车,还是忽然送你一栋豪宅,有一个很简单的理由而已,你高不高兴?你会不会固辞不受?这个就是我们要学的地方了,下次无功不受禄,不该你的固辞不受,干脆一点,要修行学圣贤就这样。

 

   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

   有人跟他说,这又不是你去求他的,又不是你去求鲁君,是鲁君自己要送你的,为什么你要辞呢?干脆拿下来,没有人会说话,又不是抢来的偷来的。

 

   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

   我听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你听过这个话吧,我受他的施舍,无功而受禄,改天他做错了什么我也不敢讲他了,我也不敢骂他了,因为他有恩于我。

 

   与人者常骄人,

   没有事竟然给了人一大笔的财,那等于是救助他,施舍他,那这个人会有骄态,自以为做了善事,自以为做了很大的事情。

 

   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

   纵使是鲁君赐给我,而他也不骄纵,他不会看不起我,那我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我哪能够不怕他吗?永远都矮他一截。因为我无功受禄。所以他就固辞不受,就因为这原因就没有受。其实鲁君也可以送但是不要这样的送法,给他一个名正言顺,这一个邑给你管理,这里的子民好好教育好,所收的赋税全部在你这个县里面自己用,那肯定曾子就会大大方方接受下来,对待贤人就要用对的办法。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孔子听到曾子说的这段话,拒绝了这个鲁邑,他说:曾参啊他讲这段话啊,可以圆满他这一身的气节了,他懂得把握了原则,不苟且偷生,不无功受禄,这个人心性够光明磊落。佛家所谓的空,不就是这个境界吗,各位常把佛家很多空讲得太玄,把它用在生活上不就是这个境界吗?曾子看那个财是不是空?看那个名利也是空。你看那个孔子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生死交关的时候啊,他看那个生死是不是个空?如果不空的话,还可以那边弦歌不停吗?那不是大菩萨的境界,那是什么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