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与功德
(2015-03-25 15:06:27)
标签:
佛学观自在修行心功德 |
分类: 问答集锦•禅修类 |
同学问:
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答:
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是“福不至,心不灵”。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有一个如如不动的心,却尽干一些坏事去伤害他人,他的业力将越来越厚,福德将越来越薄,法身的阴气将越来越重,此时就算他有观照内心实相的能力,心中好不容易生出的一点点微阳来,但面对身内身外袭击而来的重重阴气,那就像一点点的火苗碰到滔滔的江水一样,那点微阳立即就要覆灭的。这种人即使不断地观照实相,充其量就像在泥中奋力洗衣一样的,终究徒劳无功!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有大的开悟,必要去累积大的功德。奉劝诸位修真之士脚踏实地地去行功立德,千万不要以为有一点观心头照实相的能力,凡事都可以如如不动,就想要投机取巧,持着这个心去纵行私欲,甚至去巧取豪夺。光这点心机已是阴气重重,何来实相与正气可言?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伎俩而已。
论语有段话,提供给诸位想要真修的人参考吧: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修行的知识已经完全了解了,但仁义的行为却没做到,这样虽然暂时看起来有些收获,但终究还是会失去的。修行的知识已经通透,仁义也能做到,与人应对却不庄重,那么众生也没在他身上学到什么是恭敬的心;修行的知识已经通透,仁义也能做到,与人应对也能保持庄重,而动容周旋却没有恰中最适当的节度,也未尽善尽美。)
因此,修行实际涉及诸多层面兼顾,才能获致圆满的结果,观照心头的实相只是为修行确立一个正确的起点而已,接着实际去利益众生,去落实仁义礼智信,并且修正自己的言行以为众生表率,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修养。唯有内外皆圆,才能在法身之中长养出浑厚的阳气来,这岂只是懂得观照内心的实相,或故作如如不动的样子就可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