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没必要那么生气
(2025-10-19 14:49:48)
农家者流,我只知道许行这一个代表。如追溯其祖宗,大约神农后稷应该都是。要说子孙的数量,虽然没有记录下来,但在九流十家中,没有哪个“者流”能够赶得上。人不是都要吃饭么?要吃饭就得种粮,从古代到将来应该不会变。
许行以神农为榜样,自己种地养活自己,还开馆授徒,传授农业技术,在当时颇有影响。他听说滕国文公行仁政,便由楚国来到滕国,不像那些游说之士为讨得一官半职,他只想在这片有希望的土地上,做一个自耕而食的农民,并向人们传授农业知识。儒家者流陈良的弟子陈相与弟弟陈辛扛了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投到许行门下,向许行学习种庄稼。
因这件事孟子与陈相发生激烈争论。孟子认为,许行不可以效法:“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伪者也,恶能治国?”而且以为把事物等量齐观“是乱天下也”,意思是,治国平天下与种庄稼不能等量齐观。孟子是圣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理论,可在这件事上,难免有点偏颇,因为他们教育的立足点不同。孟子追求的是治国平天下,以为教育就应该培养公务员。这当然没错,可人们应该学习的很多,培养公务员是其中的一项,所以不应该以培养公务员来代替所有的教育。
毫不讳言,孟子追求培养合格的公务员很有道理,那么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就有错吗?也许许行知道,治理天下有滕文公这样的仁君和他的贤臣们,更多的人都在从事生产劳动,能把庄稼种好,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他并不游说滕文公,而是自己扛了农具去种地,也没有批评儒家的观点。从这一点看,孟子对陈相大加挞伐,就有点小家子气。按他的说法,社会人有劳心的,有劳力的,那么陈相愿意做一个劳力的人,有什么不好?孟子完全没必要生那么大的气。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