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的节俭
(2025-03-03 15:18:38)
现在时兴吃全麦粉,还有人专门到磨坊里去买黑面,像是麸皮磨的面,据说那更健康,更有营养。这都是很深奥的知识,我自然不懂,唯一富有的是经历。小时候十几年缺少粮食,有一点就在自家的石磨上磨出来,哪有什么麸皮,全谷粉,全糜粉,全高粱粉,只有荞麦不能全粉,吃土豆都舍不得剥皮。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慢慢有粮食了,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黄土坡上祖辈种杂粮的山坡地里,也种麦子,乡下人追求吃白面。原来因为磨出麸皮是浪费,那时候不讲了,面粉越白越好。稍微黑一点就觉得不好吃。现在好像又所有变化,乡下人也讲究吃全麦粉。
这个变化很大,从追求吃饱到讲究吃好,根本原因就在有粮食了,不怕有什么“生月”——春末夏初,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多少都有一点储蓄粮,小时候听大人经常说:“家有三年粮,心就不用慌。”现在不用三年,一年够吃就很踏实,即使下月就没有粮食了,也不害怕。但还是要吃一点粗粮,吃一点黑面。从吃好到学习吃科学,这又是一个大变化。
这样看来,节俭,是因贫穷而来,我们是农业国,自古就缺粮食,历朝历代都有饥荒,不节俭就会饿死人。所以古人早就有言“俭以养德”,把节俭纳入品德的范畴,重视到人生最高的位置。
我们有一个非常浪费的时期,山吃海喝,吃垮饭店,吃到国外,吃完饭打白条耍赖皮。更耐人寻味的是,吃饭不讲吃不完,只讲究排场,讲究好看,讲究丰盛,吃不完剩半桌,有的菜一口未动,倒进泔水桶。而且吃饭要有陪,花钱请陪客,明码标价。
吃海了,大家“嘿嘿”了,俗话说:不像话!于是收拾餐桌,提倡节俭。有没有尾巴?不知道,可至今还能听到:无德。现在大家都好过了,人们还是很节俭。我们这一代人节俭是习惯,下一代有他们的生活,不过我们还是要灌输节俭意识,希望能养成好习惯,真正知道“粒粒皆辛苦”,节俭是美德。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