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甜蜜了,今天说说冷。
“冷”,听说是形声字。老祖先在造这个字时,很费了一番心思,因为他们相信,上天或者神灵主宰着一切,人,只能接受,要不然,就自己造一个春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春天。
我想把这个形声字会意一番。“冷”,前边两点,称为“两点水旁”,上面的一点朝下,表示水从高处往下滴;下面一点朝上,而且要比上面的一点长。什么意思?水滴下来,结成的冰柱越长越长,滴水成冰,积冰成柱,这时候,天就特别冷了。
“冷”后面一个“令”,“令”的意思,我从《汉字的历程》(或者别的什么书)里读到过,是一个房子里,首领跪距着发号施令。(我打不出那个篆字,就这样说说。)如果把前后两部分合起来会会意,那么“冷”就是命令天气寒冷到滴水成冰。谁能做到这一点?《镜花缘》里说武则天命令百花开放,别的都开了,只有牡丹没开,一气之下,把牡丹贬到洛阳,永远驱逐长安。可小说家言岂可当真,而且古来唯她一人,没有第二个。所以我推测,人,命令不了寒暖,只有上天或者神仙能办到。
冷来了,人们只能接受。我晨练回来手抓门鼻子,寒毛细皮竟然留了一点点在上面。惹谁了?怨谁去?习惯性地哈哈一笑:“真冷了!”自找台阶自己下。小时候曾敲泉冰取水,长大后曾经历水龙头冻死。小时候穿开襟破棉袄,胸前一条缝,冷,携了风直往里面钻。光脚板雪地里走,乱针扎心,何尝怨过天尤过人。为什么?接受,这是人一生必须学会的本事。
从有煤炉子开始,天冷了就造一个小春天:坐屋里围炉子烤馒头喝茶说家常,冷在窗外喘气瞪眼。而今暖气房子,春天自己来。人越来越能干,“冷不?”“屋里不冷”,一切安好。当年修梯田,冻土一尺半厚还连夜大干,冻土塌方,我妻子的三姐即时没了,老太太抱着尸体哭了一场,然后继续劳动。那个冬天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