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渭河
(2023-07-13 14:07:50)
在渭河边转了一辈子,好像还不认识渭河,以为没什么好说的,黄汤汤子的一条河,平平静静地流啊流啊,从我眼前一次次流过又流过。天下名河多了,但渭河不是,如果渭河有了名,其他河不就耀目天下了么?
现在可能是捯饬古旧的时候吧,古人古事都出来了,不忘历史是一个原因,往自己脸上贴金也是一个原因,借此搞出点赚钱机会更是原因。渭河有故事吗?当然有。我曾拜访过宝鸡市的炎帝陵,那么大个人物葬在渭河边,自然是大掌故。天水称“羲皇故里”,我拜访过伏羲庙,每年都有祭祀大典,很隆盛。另外还有两个,一个是姜子牙钓鱼,管渭河叫“禹河”的地方,我转悠了几十年,没听说过宣传,也许下游有吧?还有一个鸟鼠同穴山,不远还有积石山,据说是大禹治水时堆放石料的地方。虽然扑朔迷离,到底可以捕风捉影地说说。
这些历史扑朔,能不能撑起大名声?不好说。我读《汉字的历程》,说“华”族发祥于渭河流域,如果真是这样,渭河可就有出名的资本了。这么多故事,我小时候一个也没听过,姜子牙听过,下雨了,生产队的饲养院里的土炕上挤满了人,听山羊胡子的伯伯讲兴周灭纣,但他没讲到渭河,只讲到西岐和申公豹。
我第一次蹚禹河时刚过十岁,第一次见那么大的河,父亲一手“提”着我,水深到我咯吱窝里,竟然过去又过来。第二次大一点了,跟着村里人,挑了荞麦下川去换高粱。那时管得很严,不敢过桥,从桥上游二三里处蹚水,那是农历十月末,河面漂着浮凌,头顶着二十几斤高粱,顺利地过来了,胸上划出了几条血痕。
再大点就十七岁吧,远离了禹河,二十几岁又回来,到了禹河的上游,真正的渭河边,转悠几十年,转老了,再往上,接近了鸟鼠同穴山——渭河的源头。我去过渭源,没看到源头,很无聊。现在每天晨练就在渭河边,浑浊的河水哗啦啦往下流,它要流入黄河,黄河要流入大海——河的归宿,大概都要入海的。
孕育了文明的河都是好河,有关渭河的历史传说,其实讲的就是文明的历史,河的流向大概就是文明的流向。渭河流进黄河,黄河流进大海,区域文明要汇入民族文明,民族文明要汇入世界文明,路途遥远,九曲十八弯,九万曲十八万弯,也许还不止。但无论多少弯,都要奔去。文明之树常青,渭河在文明之树上,是一条枝,还是一片叶?她有她的历史贡献,在土地上,在传说中,在人们的手里成长、心里记录。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