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说说闲
(2023-04-05 14:46:02)
今日清明节,古诗里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当地俗语“清明要清”,就是晴朗。今年的清明可不清,从昨天傍晚开始,一夜雨,今晨纷纷扬扬满天雪。预报说“雨加雪”,山下雨,山顶雪,特别冷。
我好多年没有回家祭祖,有兄弟上坟,借口:只要心里有祖先,感恩他们,不去坟地,也一样。
祭祖是传统习俗,孔子说“死,祭之以礼”,礼,就是礼节仪式。我从小就听大人讲祭祖,我记得有“活祭”,就是逝去的人生日的那一天要祭祀,很简单,无非是烧香化纸钱献祭品之类。去世的那一天叫“祭日”,前三年要到坟地去祭祀,之后到十年的那一天祭祀,以后就不祭了。除此之外,三月三日要设祭,俗叫“送单衣”;十月一日要设祭,俗叫“送寒衣”。过年一定要设祭,中秋节等节日也要简单地祭奠。
这样不厌其烦地祭祖,不过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人去世时间久了,难免忘却,过一段时间祭奠一下,以便引出人们的记忆。祭祀,就是追远,太远的祖先生日死日一般都记不住,而父辈祖辈的还记得,所以生日死日祭祀基本都是父母祖父母。清明祭,在坟地里,远近祖先都祭,祭祀很热闹。我们家乡的风俗,清明祭祀,全族人都要去祖茔,抬一桌饭,作为祭品。除了烧纸钱等仪式之外,就是培土,修补坟茔,栽树等等,完毕了,大家吃饭,说闲,说的内容基本都是祖先的事,给孩子们指着一个个坟头,告诉哪个是哪个祖先的。孩子们玩风车放风筝,一直到太阳西斜。
祭祖表达孝,孝是基本的伦理道德,忘了祖先是很不道德的行为。我国封建社会里,许多朝代都自诩以孝治天下。其实,孝不过是一个起点,真正的目的在忠,忠是孝的最高表现。忠孝不能两全时,牺牲孝而成全忠。
由仪式而习惯,由习惯而文化,在人们心里形成固定模式:非这样不可!感念祖先,必须的。“路上行人欲断魂”,有没有那么悲伤很难说,但必须表现出欲断魂的样子。如果有点阴雨衬托一下气氛,就更有伤悲的样子了。清明上坟,要充分表现出孝来。坟上完了,就走进生活,去忠。人,就是这样活着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