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上月如钩”
(2022-08-11 15:39:29)
“以后又受了章太炎先生的影响,古了起来,但这集子里却一篇也没有。”这是鲁迅先生在《集外集 ·
序言》里说的。他受章太炎的影响一定有的,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退学之后,回到东京,星期日就去听章太炎先生讲《说文解字》。另一方面也许影响更大,就是经常读章太炎先生主办的《民报》。
《集外集》大约是鲁迅活着时,唯一
一本由别人搜集整理的文集,搜集抄录者:杨霁云。集里最早的文章写于1903年,最后一首诗写于1935年,要将三十多年发表于各刊物的文章搜集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看出搜集者的真诚与认真。那些文章,三五年之前出版的文集里都没有,作为鲁迅先生的足迹,弥足珍贵。
我觉得有些小风波也非常珍贵。比如《记“杨树达”君的袭来》,记录的是一场误会;《关于杨君袭事件的辨证》是就这场误会的说明与歉意。另外,有关“咬文嚼字”的一点争论也很有意思。鲁迅不太喜欢徐志摩的诗,曾对到处投稿的徐志摩调侃得罪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主将,后来新月派与鲁迅闹得很不开心,其开端就是鲁迅在《语丝》上玩笑了徐志摩。
众所周知,鲁迅的文笔非常犀利,这里不妨举《锋话五则》中的一则:
“电报曰:天祸中国。天曰:委实冤枉。”
这本集子,文体比较复杂,有散体,有诗歌;诗歌有现代自由体,也有古体格律诗,著名的《自题小像》《自嘲》等,都是第一次收进文集。我这则日记的最后,就以《集外集》里的一首诗做结:
《无题》: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