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沙裹流,非沉淀不能清澈。
人生短短几十载,每一年的春种秋收,都是一个不断沉淀的过程。
正如一句话所说:“人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
完美。”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不如意的事情也有时发生。
唯下静下心来,默默地积蓄力量,沉淀自己,才能收获最美的风景,拥有更好
的人生。
【1】、沉淀气质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她气质真好。”
可什么是气质呢?
有人说是昂贵的包包,精致的妆容。
但真正的气质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个人内心真善美的自然流露,它能经历繁
华,也能历尽沧桑。
民国时期有一位特殊的名媛,她就是郑念。
但51岁时,她被怀疑是间谍而住进了监狱,转眼间,便由人上人沦为阶下囚。
在狱中,她每天遭受着非人的待遇,手铐嵌入肉里,磨破了皮肤,流血又化脓。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她依旧自创体操,让身体保持健康;小声背诵唐诗,让
灵魂保持独立。
出狱后,郑念恢复了以往的雅致生活,逛街、跳舞、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她开
始着手写回忆录。
郑念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名媛,其气质在精神上,更刻在骨子里。
一位哲人曾说:“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的优雅使人心灵入迷。”
是啊,无论我们是谁,最终都会老去,我们能做的不是扭转岁月,而是要努力
保持自身的气质,不求闪闪发光,但至少要活得漂亮。
![[转载]沉淀,是最好的升华 [转载]沉淀,是最好的升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沉淀学识
书读得越多,就越能感到自己的无知和愚昧,想要创造精彩人生,就需要时刻
保持学习。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多大年纪,沉淀学识,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因为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一生。
姜子牙出身贫寒,年轻时做过酒肉生意。
但他对天文地理、军事谋略却一 一 通晓,希望有朝一日能报效国家。
可70岁了,姜子牙还是无所作为,直至72岁时,他才遇到了周文王。
周文王与姜子牙交谈后,发现他是一个奇才。
后来,姜子牙辅周灭商,助周武王一统天下。
几千年来,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学完,就算我们用一
生的时间来学习,也是非常有限的。
正所谓:“吾生也下涯,而知也无涯。”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保持谦卑的心态,不断积累技能,沉淀学识,才
能让我们拥有从容不迫应对生活的勇气。
【3】、沉淀胸怀
《增广贤文》中有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在这个世界上,心胸宽广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因为他们心量大,即使再大的
礁石,也能包容入怀。
一天,季羡林先生和臧克家去饭馆吃饭,正好隔壁桌的女人起身去了洗手间。
女人一走,孩子便站在凳子上抓桌子上的花生米。结果,一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下
来,嚎啕大哭。
心地善良的季羡林看见了,便急忙去扶孩子。
这时,女人刚好从厕所出来,见到孩子哭的场景,就喊道:“一个下人居然欺负
起孩子来了,要是他受伤了,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臧克家悄悄地问季羡林:“你被人家误解了,怎么一声不吱?”
季羡林却淡然一笑:“大家都看着呢,我又何必解释。”
一个有度量的人,会懂得和不愉快的情绪和解,低谷时能调整好自己,高峰时也
能坚守本心。
《燕山夜话》中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当你学会了沉淀胸怀,懂得了对世间万物的包容和接纳时,便会发现生活中能够
责怪的人和事就越来越少了。
古语说:“河沙裹冼,非沉淀不能清澈。”
水之所以清澈,并不是因为它不含杂质,而在于懂得沉淀。
沉淀气质,能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沉淀学识,能为自己打开知识的大门;
沉淀胸怀,能拥有更宽广的人生。
学会了沉淀,我们就可以把生命中的烦心事抖落在过去,在悄悄努力的同时,
也让自己变得睿智而通透。
文图摘抄 国学文化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