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是生命不好的状态,一个人贪嗔痴越严重,他心里就越污浊,灵魂就越黑暗。如果我们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是这种状态,到有一天这个积累变成了你的世界的时候,你将会是怎样的呢?那就是,你自己亲手建造了折磨自己的地狱。所以贪嗔痴就是地狱的根。戒除贪嗔痴越彻底,我们的身心世界就越光明,这样久而久之,我们的未来也会呈现出这样美好的世界。
人生有关隘
人生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关隘,最难通过的是君子三戒:少年戒之在色,男女之间如果有过分的贪欲,很容易毁伤身体;壮年戒之在斗,这个斗不只是指打架,而指一切意气之争,事业上的竞争,处处想打击别人,以求自己成事立业,这种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老年人戒之在得,年龄不到可能无法体会。曾经有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反而斤斤计较,钱放不下,事业更放不下,在对待很多事情时都是如此。
三戒如同人生三个关隘,闯过去,便是踏平坎坷成大道;闯不过去,便是拿到了一张不合格的人生答卷,轻则半生虚度,重则一生荒废,甚至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一座泥像立在路边,历经风吹雨打。它多么想找个地方避避风雨,然而它无法动弹,也无法呼喊。它太羡慕人类了,它觉得做一个人,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到处奔跑。它决定抓住一切机会,向人类呼救。
有一天,智者圣约翰路过此地,泥像用它的神情向圣约翰发出呼救:“智者,请让我变成人吧!”圣约翰看了看泥像,微微笑了笑,然后衣袖一挥,泥像立刻变成一个活生生的青年。“你要想变成人可以,但是你必须先跟我试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受不了人生的痛苦,我马上把你还原。”智者圣约翰说。
于是,青年跟智者圣约翰来到一个悬崖边。“现在,请你从此崖走向彼崖吧!”圣约翰长袖一拂,已经将青年推上了铁索桥。青年战战兢兢,踩着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链环边缘前行,然而一不小心跌进了一个链环之中,顿时,两腿悬空,胸部被链环卡得紧紧的,几乎透不过气来。
“啊!好痛苦呀!快救命呀!”青年挥动双臂大声呼救。“请君自救吧。在这条路上,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圣约翰在前方微笑着说。青年扭动身躯,奋力挣扎,好不容易才从这痛苦之环中挣扎出来。“你是什么链环,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愤然道。“我是名利之环。”脚下铁链答道。
青年继续朝前走。忽然,隐约间,一个绝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然后飘然而去,不见踪影。青年稍一走神,脚下一滑,又跌入一个环中,被链环死死卡住。青年挥动双臂大声呼救,可是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响应,没有一个人来救他。这时,圣约翰再次在前方出现,他微笑着缓缓道:“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救你,你只能自救。”青年拼尽力气,总算从这个环中挣扎了出来,然而他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两个链环间小憩。“刚才这是个什么痛苦之环呢?”青年想。“我是美色链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经过一阵轻松的休息后,青年顿觉神清气爽,心中充满幸福愉快的感觉,他为自己终于从链环中挣扎出来而庆幸。青年继续向前走,然而他又接连掉进欲望的链环、嫉妒的链环……待他从这一个个痛苦之环中挣扎出来时已经疲惫不堪了。他抬头望望,前面还有漫长的一段路,他再也没有勇气走下去了。
“智者!我不想再走了,你还是带我回原来的地方吧!”青年呼唤着。智者圣约翰出现了,他长袖一挥,青年便回到了路边。“人生虽然有许多痛苦,但也有战胜痛苦后的欢乐和轻松,你真的愿意放弃人生么?”“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欢乐和愉快太短暂、太少了,我决定放弃做人,还原为泥像。”青年毫不犹豫地说。智者圣约翰长袖一挥,青年又还原为一尊泥像。“我从此再也不用受人世的痛苦了。”泥像想。然而不久,泥像被一场大雨冲成了一堆烂泥。
人的一生需要迈过的坎很多,稍不留神,我们就会栽在其中一道坎上。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或许最重要的是迈过金钱、权力与美色三道坎,就像孔子所说的“人生三戒”一样。
其实,无论你处于什么阶段,这“三戒”的内容,都应当牢记于心,“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以“礼”约束,用理性的缰绳约束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便能顺利走过人生的几个关隘。
欲望是陷阱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积功德、盖庙宇、讲经说法,他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很大。年纪大了,就看到两个小鬼来捉他,两个鬼在阎王那里拿了拘票,还带了手铐。
这个法师说:“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阎王。”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下来。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宇也不修了,什么都不干了。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只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要讲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光里还有一点黑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咔啦咔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给和尚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盂往地上一扔,说:“好了!我跟你们一起去见阎王吧!”这一下,两个小鬼也开悟了。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足以说明戒欲之难。
人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陷阱,而这些陷阱中,最为可怕的一种是我们亲自挖掘的。因为贪心,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弱点,不顾一切地去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时,即使危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无法去理会、去避让,欲望遮住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无法看到危险。
而欲望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能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自尊、我们所恪守的原则,都可能在欲望面前垮掉。
心热如火,眼冷似灰
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一句名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想拥有,是因为占有欲在作怪,如果舍得放弃,就不会如此痛苦了。生活就是如此,有的时候,痛苦和烦恼不是由于得到太少,反而是因为拥有太多。拥有太多,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烦恼、害怕失去。
拥有是一种简单原始的快乐,拥有太多,就会失去最初的欢喜,变得越来越不如意。日苯禅师释宗演说:“我心热如火,眼冷似灰。”他立下了如下的守则,终身信守不渝:
(1)晨起着衣之前,燃香静坐。
(2)定时休息,定时饮食;饮食适量,决不过饱。
(3)以独处之心待客,以待客之心独处。
(4)谨慎言词,言出必行。
(5)把握机会,不轻易放过,但凡事须三思而行。
(6)已过不悔,展望将来。
(7)要有英雄的无畏,赤子的爱心。
(8)睡时好好去睡,要如长眠不起;醒时立即离床,如弃敝屣。
欲过度则为贪
贪婪,在佛教教义中,被列为第八大恶行。由此可见人类对于贪婪的无比厌恶。
贪的邪恶力量是无穷的,它会让欲望迷失人的本心,从而在追逐欲望的深渊中不能自拔。
贪婪往往要付出代价。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的,只是直到最后才会被他发现罢了。
贪婪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边,贪婪无边;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隶,他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但不知所终;贪婪的人,常怀有私心,一心算计,斤斤计较,却最终一无所获。
古时,有一个国王非常富有,但他还是不满足,希望自己更富有。他甚至希望有一天,只要他摸过的东西都能变成金子。
结果,这个愿望实现了,天神给了国王一份厚礼。国王非常高兴,因为只要他伸手摸任何物品,那个物品就会变成黄金。他开心地用手触摸家中的每样家具,顿时每样东西都变成了黄澄澄的金子。
此时,国王心爱的小女儿高兴地跑过来。国王一伸手拥抱她,立刻,活泼可爱的小公主就变成一尊冰冷的金人。他傻眼了。
的确,有很多事情,做到何种程度是由我们自己来控制的。成功的人往往适可而止,而失败的人不是做得太少就是做得太多。但是,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快乐,太多有时也是一种麻烦。
心中不染铜臭
金钱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很重要,但我们必须明白的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挣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所以钱不是神,而是仆人。如果一个人成为金钱的奴隶,那么,对他而言,钱多并非是一件好事。
唐代德宗时的王锷是个赳赳武夫,凭着血气之勇打了几次胜仗,最后一步一步升迁。此公生性吝啬贪鄙,凡是他经手的工程建设,哪怕琐屑小事也要躬亲。不过,这完全不是出于对工作的谨慎负责,而是怕肥水落入外人田。每次公家设宴请客的剩菜剩饭,他要么自己全部带回家,要么全部当下卖掉,反正不会白白便宜了手下人。
他多年的一个旧友,看到他这样富贵了还见钱忘命,便善意又委婉地对他说:“相爷要把身外之物看淡一点,对于金钱要有聚有散,好让社会上知道相爷重义不重财。”几天后那位旧友又去见王锷,王锷十分诚恳地对他说:“前天你的劝告太及时了,我已按你的意思把钱财散了。我的每个儿子各人分得万贯,每个女婿各人分得千贯。”
听着王锷的话,那位老友两眼睁得又大又圆,心里暗暗地说:“原来如此!”王锷这种散财方法的结局会很可悲。因为,留给儿孙的家业太多了,反而养成了他们不想自食其力的懒惰。
的确,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去把握和控制金钱,那么,钱越多,对于我们而言则害处越大。因此,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要知道: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