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文化常识·文学篇(7)|星汉

(2024-01-01 14:17:13)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转载]中国文化常识·文学篇(7)|星汉

        中国最早的民歌
        中国古代最早的民歌是《击壤歌》。《击壤歌》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一书。相传唐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词云: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哉?
        其大意是:我每天太阳一出就开始劳动,太阳落山才回家休息。自己动手凿井而得到水饮,自己动手耕作才得到饭吃。帝王对我又能怎么样呢?
        这首民歌,文字简朴,明白晓畅,抒发了劳动者的自豪之情。
       《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另有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分风颂三大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汉初传授《诗》学的共有四家: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既非一人,所以它们反映的思想内容是很复杂的,其主题有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大有汲汲皇皇如恐不及的忧虑,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大动乱的前夕,失意士人对于现实生活和内心要求的矛盾和苦闷。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被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其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又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同时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着墨不多而能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十九首以句首为标题,分别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回以疏》、《生年不满白》、《凛凛步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是东周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1卷,共为10卷。除第9卷的《越人歌》相传作于春秋战国之间外,其余都是自汉迄梁的作品。
        据徐陵《玉台新咏序》说,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入选各篇,皆取语言明白,而弃深奥典重者。同时又比较重视民间文学,如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首见此书。它重视南朝时兴起的五言四句的短歌句,对于唐代五言绝句这一诗体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同时选录了梁中叶以后不少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作比“永明体”更讲究声律和对仗,可以较清楚地看出“近体诗”的成熟过程。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说》,后人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故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为晋代干宝所著,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神仙术士的变幻,有精灵物怪的神异,有妖祥卜梦的感应,有佛道信仰的因果报应,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等。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
        《搜神记》语言雅致清峻、曲尽幽情,确是“直而能婉”的典范。其艺术成就在两晋志怪中独占鳌头,对后世影响极大。它不但成为了后世志怪小说的模物,又是后人取材之渊薮,传奇、话本、戏曲、通俗小说每每从中选材;至于其中故事被用为典故者,更是不可胜计。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窦娥冤》
        《窦娥冤》,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中国约86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主要讲述的是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全剧四折一楔子。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荆刘拜杀》
        本剧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典型。
        “荆刘拜杀”是元代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
        《荆钗记》一般认为是柯丹丘作。写王十朋与钱玉莲的婚姻故事:钱玉莲鄙弃富豪孙汝权的求聘,宁嫁一贫如洗、以荆钗为聘的书生王十朋。婚后半年,十朋赴京考中状元,因拒绝丞相逼婚,被改调烟瘴之地潮阳任职。孙汝权偷改十朋家书为“休书”,继续纠缠玉莲不止。后母逼迫改嫁,玉莲不从,投河遇救,跟随恩人远去他乡。十朋闻玉莲“死”讯后,决意终身不另娶。玉莲误听十朋病亡噩耗,也执意不再嫁。数年之后,于吉安重逢,夫妻团圆。
        《白兔记》为永嘉书会才人编撰。写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幼年失父,落魄马王庙中,李文奎见他相貌不凡,收留家中牧马,并将女儿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夫妇去世后,三娘兄嫂不容他。知远只得弃家投军,又被岳节度使招赘为婿,后成就功名。三娘不肯改嫁,被兄嫂逼迫,日挑水,夜推磨,受尽苦辛。她磨房咬脐产子,托窦公送往军营。十六载后,咬脐郎猎白兔而遇三娘,母子夫妻得以团圆。
        《杀狗记》作者未详。写财主孙华与市井小人柳龙卿、胡子传结为兄弟,受二人调唆,视胞弟孙荣为仇敌,致使孙荣寄身破窑,乞食街头。华妻杨氏多方劝说无用,设杀狗劝夫之计,暴露结义兄弟危难时不肯相救的真面目,才使孙华醒悟,兄弟和好,共受旌表。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前两者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毕生思考人世现实与生命意义的结晶。文辞优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亦超越了同时代的文学著作。汤显祖同时代人王思任在概括“临川四梦”的“立言神旨”时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
        “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演绎了纷繁世间事。《紫钗记》描写的是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被卢太尉设局陷害、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悲欢离合的幻梦。《牡丹亭》描写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南柯记》讲述了书生淳于棼于梦中做大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梦醒而皈佛的故事。《邯郸记》则表现了卢生梦中娶妻,中状元,建功勋于朝廷,后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做宰相,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醒来,方知是一场黄粱梦,因此而悟道的警醒。
       《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震惊四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生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的改编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并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以大团圆结局。
       《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贫寒书生柳梦梅与南安太守之女丽娘于梦中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经皇帝恩准,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
        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明末,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题诗扇。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重金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弘光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阮大铖趁机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侯方域也出家学道。
       《长生殿》
        《长生殿》,清初洪昇历十余年,三易其稿始成,初名《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三稿始定今名。
        剧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明皇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国势强盛,但他却从此寄情声色,下旨选美。因宫女杨玉环才貌出众,于是册封为贵妃,两人对天盟誓,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
        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杨玉环的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安禄山反叛,唐明皇奔逃蜀中避难,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唐明皇被迫赐杨玉环自尽。自此他心灰意冷,有一天做了一场噩梦后,访得异人为杨玉环招魂。临邛道士杨通幽奉旨作法,找到杨玉环幽魂。八月十五夜,杨通幽引唐明皇魂魄来到月宫与杨玉环相会。玉帝传旨,让二人永为夫妇。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