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人对不同年龄的不同称呼,你知道吗?

(2023-08-05 15:27:52)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转载]古人对不同年龄的不同称呼,你知道吗?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襁褓中知发笑的孩童,两三岁之间。《孟子·尽心》:“孩提之童。”
        龆龀(音:衬):儿童换齿年龄。《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垂髫(音:条):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初度: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幼学:十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岁日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即指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男孩子十三到十五岁期间。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及笄: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志学之年:十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到二十岁。原本是古武舞名,后也是成童的代名词。
        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汉代刘向《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后因以“加冠”指男子满二十岁。
        结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束发而冠,女子十五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也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用于女子。
        而立:《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所成。后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三十岁。
        不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人到了四十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半百、知命、知天命:指人五十岁。杜甫诗云:“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指人六十岁。“花甲”即六十甲子,天干地支纪年,顺次组合从“甲子”到“癸亥”为六十年。
        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还历寿:六十一岁的寿辰。按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轮,六十一岁还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古稀: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从心之年:指七十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七十岁为“从心之年”。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喜寿:指七十七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七十七岁。
        耋: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耄: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米寿:八十八岁的雅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成八十八,故名。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之年: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白寿: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年上边的“一”是“白”,“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茶寿:是一百零八岁的一种说法。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一百零八岁。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古稀指七十岁,因此双稀是七十岁的两倍一百四十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