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千古谚语大观(11)|宿春礼

(2023-03-31 11:21:58)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好话不背着人说,背着人说的没有好话。刘江《太行风云》三十六:“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怕不是妇救会主席想给人家当媒人哩。”
        【话到舌尖留半句】
        意谓说话要有保留,不可把内心秘密告诉别人。《济公全传》:“倒不是家人陷害,我出家人以慈悲为门,善念为本,说话要留口德,不能明说,常言道‘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来’。”亦作“话到嘴边留三分”。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话到嘴边留三分,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谓知己相逢,饮酒千杯嫌少;意见不一致,交谈半句嫌多。《杀狗记》第四出:“手足之亲两不和,忠言逆耳奈如何。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亦作“酒逢知己千杯少”。《施公案》三十四:“当下即入席痛饮起来,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亦作“话不投机半句多”。《三侠五义》第七十回:“这一句话,问得个静修和尚面红过耳,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一言不发,站起来向后面去了。”
        【话是开心的钥匙】
        谓谈话能启迪人,使人豁然开朗。柳青《创业史》第一部十七章:“话是开心的钥匙,当他被什么通俗易懂的道理感动的时候,他的心思会开朗起来。”亦作“话是开心斧”。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十一章:“话是开心斧,木不钻不透。我一定用话开导,解开他们心中疙瘩。”
        【话说三遍淡如水】
        谓说话重复啰嗦,就会平淡无味。刘江《太行风云》六:“话说三遍淡如水,再说三遍不如狗臭屁。我听过他这话,足足有五百八十回啦。”
        【君子千言有一失,小人千言有一当】
        高明的人话说多了总有失误之处,低劣的人话说千句总有确当之处。《鲁斋郎》第一折:“君之千言有一失,小人千言有一当。他不知是我,若知是我,怎敢骂我。”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驷马:古代用四匹马拉一辆马车,是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大丈夫话说出口,就是套上最快的马车也追不回来。形容话说出来,就不能反悔。语本《论语·颜渊》:“驷不及舌。”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过言一出,驷马追之不及。”亦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宋·欧阳修《笔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亦作“君子一言,快马一鞭”。《金瓶梅》第五十三回:“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听】
        谓冷嘲热讽难以忍受。黎汝清《海岛女民兵》第十二章:“大成婶婶却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用这样的话回答我。俗话说‘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听’。我一回到家,泪珠就沿着腮帮子往下滚。”
        【路上行人口似碑】
        碑:指记载人的事迹的石碑。意谓路上行人的嘴像碑文一样,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公正的评价。《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传与中外,人人共信,正所谓‘路上行人口似碑’。”亦作“路上行人口是碑”。《石点头》第八卷:“路上行人口是碑,好歹少不得有人传说,如何禁得人口嘴呢?”亦作“路上行人口胜碑”。《刘弘嫁婢》第二折:“岂不闻书中有女颜如玉,路上行人口胜碑。”
        【媒人口,无量斗】
        媒人的嘴巴像无法估量的斗一样。意谓媒人的话不可靠。《欢喜冤家》:“有田地房屋的人家,但不知儿子近日如何,自古:媒人口,无量斗。未免赞助些好话起来。那徐氏信了。即时出了八字。因此花家选日成亲。少不得备成六礼,迎娶过门。”
        【篾缠三转紧,话说三遍稳】
        篾,竹子劈成的薄片。谓重要的话多说几遍才稳当。克非《春潮急》四十一:“篾缠三转紧,话说三遍稳……我就是不放心才专门赶来嘱咐你的。”
        【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
        意谓秘密总会泄露出去。《平妖传》第十回:“常言道: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家主恁般吩咐了,一般又有忍嘴不牢的,做新闻异事,说将出来。”
        【你有来言,我有去语】
        谓言语交锋,善于应对。《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你看这等一个扛七个打八个的何玉凤,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的张金凤……还是绕了这半天的弯儿。”
        【女人舌头上没骨头】
        旧谓女人说话往往不算数。《歧路灯》第四十回:“人家说:女人舌头上没骨头,不料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也今日这样明白那样的。”
        【前言不答后语】
        谓不能自圆其说或语言杂乱,对答不上。《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自然奶妈子、丫头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知道?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了不是?”亦作“前言不搭后语”。袁静等《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小组会上,大水下决心发言,憋出一身汗,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的说了一泼滩。”亦作“前言不对后语”。《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王协台一脸烟气,问他营里的事情,多是前言不对后语。”
        【巧言乱听】
        意谓花言巧语能搞乱真相,使听者不辨真假。《石点头》第八卷:“自来巧言乱听,吾爱陶上这辩疏,朝廷看到被贼刺伤,及有司不能清盗,反责其执盗不与。”
        【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
        谓一个人家破身亡,八成是由于言语不慎造成的。明·席文舆《畜德录?处世》:“言语最要谨慎,交游最要审择。又云:‘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
        【人微言轻】
        谓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就不受重视。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目下捐务已成强弩之末,况且上海有申大先生一帮在那里,你人微言轻,怎么会做过他们。”
        【人言可畏】
        谓流言蜚语十分可怕。语本《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续资治通鉴·宋纪·真宗天禧四年》:“大年顷以轻去上左右,人言可畏,赖上始终保全之。”
        【人嘴两张皮】
        谓人的嘴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济公全传》第一二一回:“王安士也不知外甥李修缘,是上那(哪)里去了。人嘴两张皮,就有说李修缘自己走的,就有说是王安士把外甥逼走了的。”
        【三个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意谓闭口不讲话,神仙也没法帮你。《冷眼观》第二十九回:“无如那人心里是一定主意,任凭你说下天书来都不把钱,索性给他一个三个不开口,神仙难下手,他也就乘此下台,忍着气转去。”
        【三句话不离本行】
        谓人讲话时习惯讲自己本行业的话。《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来给人看。”亦作“三句不离本行”。《黄绣球》第十回:“我是学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谓用言语伤害人,比用矛戟刺人还要深重。《荀子》:“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龙泉:古宝剑名。意谓言语如同利剑,可以杀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六:“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林兰香》第二十九回:“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人家夫妻好端端拆散了的,是为什么来。”
        【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意谓言语能够带来福或者灾祸。《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不想因这句错话上,得罪了知县,后来把天大家私,弄得罄尽,险些儿连命都送了。正是: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事无不可对人言】
        意谓光明正大的事,没有什么不可以对人说的。张恨水《金粉世家》第六十六回:“事无不可对人言,我们两人之间,还有什么隐瞒的事?”
        【顺情说好话,直惹人嫌】
        干直:坦率正直。旧谓顺着别人的情面说讨好的话就惹人喜欢,坦率直言说公道话就会招惹别人厌恶。《金瓶梅》第二十回:“自古道,‘顺情说好话,干直惹人嫌。’我当初大话拦你,也只为你好来。”亦作“顺情说好话,免得讨人嫌”。张孟良《儿女风尘记》第一部十七:“掌柜见天保是个逆俗古怪脾气,不好转弯,就顺着说:‘当然,谁也不能当肉头呀!’说着转身出去,心中暗说,‘顺情说好话,免得讨人嫌。’”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意谓说空话,唱高调。浩然《艳阳天》第一卷五十章:“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谁照顾我?”亦作“说的倒比唱的好听”。克非《春潮急》三十六:“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话多了无人信。你说的倒比唱的好听呢!”
        【说话不明,犹如昏镜】
        昏镜:模糊不清的镜子。谓说话不明白,别人听了也就模模糊糊。《儿女英雄传》:“说书的一张口本就难交代两家话,何况还要供给着听书的许多只耳朵听呢!……如今要不把这段节目交代明白,这书听着可就没什么大意味了。”
        【说话说给知人,送饭送给饥人】
        话要跟知心的人或明白人说,饭要送给饥饿的人吃。《解放区短篇小说选·纠纷》:“幸亏汉清妈她们晚上过来劝她,‘说话说给知人,送饭送给饥人’,在这时光,给了她几句宽心话,她才打消了半夜三更寻短见的念头。”
        【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好意的话就像在严冬使人感到温暖一样,恶意的话就像在盛夏使人感到寒心一样。《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便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亦作“恶语伤人六月寒”。《楚昭公》第一折:“哎,抵多少恶语伤人六月寒,无也波端,着俺把剑还。”
        【无心人说话,只怕有心人来听】
        意谓没有提防之心的人说话,就怕有意的人来听。《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从来俗语说的再不错,道是‘无心人说话,只怕有心人来听’。何况是两个有心的装作无心的彼此一答一合说话!”
        【相骂没好口,相打没好手】
        谓骂人不会有好言语,打人不会不伤害对方。《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七回:“张朴茂媳妇道:‘奶奶,你骂我也罢。“相骂没好口,相打没好手”,只许你百声叶气的骂俺爷么?’”亦作“打起来没好拳,骂起来没好言”。陈登科《风雷》下集第四十五章:“人常说:打起来投好拳,骂起来没好言,俺说了两句气话,春芳她们就认真了。”
        【夏虫不可语冰】
        夏虫:只生活在夏季的虫。不同夏虫谈论冬天的冰。比喻不同见闻浅陋的人谈论有关事物。《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冰,笃于时也。”《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七卷:“美人抚掌大笑道:‘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语冰。我教你看看。’说罢,异宝满室。”
        【休将我语同他语,未必他心似我心】
        不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同别人讲,因为别人的内心想法不一定同自己的一样。《抱妆盒》第二折:“休将我语同他语,未必他心似我心。那寇承御这小妮子我差他干一件心腹事去,他去了大半日才回话,说已停当了。我心中还信不过他。如今自往金水桥河边看去,有什么动静,便见分晓。”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说话的人没有其他想法,听话的人却有想法。《黄绣球》第五回:“这是媒婆子无意中一连说下来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盐多了不咸,话多了不甜】
        谓说话过多会惹人烦。李英儒《女游击队长》第十三章:“盐多了不咸,话多了不甜。你少说几句,变不成哑巴。”亦作“胶多了不粘,话多了不甜”。李英儒《上一代人》十三:“胶多了不粘,话多了不甜,请头难户优先登记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