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思维依赖论#一杯糖开水为什么喝出3种甜味?

(2023-02-01 08:19:54)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细心体会意识的每一分钟,不经意地发现总有一个感觉,在自己前面走,追上以后,另一个感觉继续领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转游。

一件事、一个人、一景、一物都是一个感觉,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碰到了什么,这个是什么的信息,开启思维活动的钥匙,会让我们想到什么呢?想的词性是动词,动的对象是什么呢?是记忆里储存了无数个感觉的记忆内容,称之为思维依赖对象。想的细节又是什么?首先是感觉信息传入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每个感觉由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对接出来,完成一个行为的引领任务,这叫思维依赖的过程,表现出的是思维的依赖性。

        一个简单地思维依赖过程,一瞬间地完成,回放速度慢下来的细节特别不容易,需要思维依赖性的意识,控制思维活动的速度,一点点地去体察瞬间的思维活动在思维空间留下的脚印,一点点去还原脚印的残缺部分,一点点解开之前许多思维行为存在的为什么,为什么有错觉?为什么同样的事,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感觉?为什么想改变的行为总是改不了?为什么心里想的,和说出来的不一样呢?等等。

       1例:一杯糖开水,3个人喝出了3种不同的味道:很甜,甜,不甜。很甜的感觉是怎样出来的呢?甜水的味道,通过味觉进入到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传出指令,思维开始在记忆里寻找到了,最近的一次的苦味的记录,与刚进入的甜的信息进行比较后,得出了很甜的结论。甜的结论,思维在记忆里找到的比较味道的记录,比这杯糖水的甜味要差一些,所以得出甜的认证。不甜的感觉,是记忆里填满了巧克力的甜味,所以觉得这杯糖开水不甜。

       看到了记忆里找到的最近相同或相关的信息内容记录得不一样的细节,比较出3种不同的结论,不仅真实而且也十分合理。如果,我们看不到一瞬间的思维依赖过程,会认为3种结论中合理的只有1种。这个例子的内容,让我们完全可以理解面对相同的事情而持有不同意见的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