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原创】人生感悟:放弃“嫉妒”变羡慕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
![[转载]【原创】人生感悟:放弃“嫉妒”变羡慕 [转载]【原创】人生感悟:放弃“嫉妒”变羡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可以以史借鉴:战国时期的孙膑与庞涓是老同学,庞涓忌恨孙膑的才华比自己高,于是向魏王进谗言,搞诬陷,剔去了孙膑的膝盖骨。隋朝皇帝杨广,见学士王胄、薛道衡作诗比自己强,便妒火中烧,终日不爽,找茬砍下了两个人的脑袋。文艺作品中,也有武田女子因丈夫称赞桃花美丽而砍掉桃树,刘伯玉之妻因丈夫夸洛神美而含恨投水自尽的传说。
总而言之,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在一个公平层次才会有嫉妒的产生。
嫉妒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嫉妒心是一种不好的品格,它会给人们带来破坏和伤害。总是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没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风捉影,对人缺乏起码的信任。往往搬弄是非,会让朋友们觉得是捣乱分子避之不及。
无论是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嫉妒,都有害于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及健全的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觉对别人产生嫉妒之心。被嫉妒的人常常是自己周围熟识的人。有时,明知道是嫉妒,是不应该的,却无法消除。
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是万事超人前,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无必要的。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总是高高在上,端着个架子,一副骄傲冷漠的样子,让别人不敢也不愿意接近,自然不会拥有朋友的。孤芳自赏,以为自己是人中凤、天上仙,是人世间最棒的,把与人交往看成是对别人的施舍或恩宠。
黑格尔说:“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便尽量去低估别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本人相齐。”存有嫉妒心理的人,面对比自己成功的人,比自己有才华的人,比自己优越的人,常常会产生出一种包含着猜疑与不甘、羡慕与失望、屈辱与虚荣、憎恶与伤心并存的复杂心理。
人与人相处总想捞点好处,要么冲着别人的位子,要么想从别人那里得点实惠,要么为了一事之求,如果对方对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就不愿意和对方交往。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伤害别人,一旦别人认清其真实面目后,就会坚决中断与其交往。嫉妒之心妒忌是一种积极的想排除别人超越的地位,或破坏别人超越的状态,具有憎恨的激烈的一种感情。从个性特征来看,妒忌心重者往往好胜心强,自制力差,心胸较狭窄,注重个人得失,不能够关心别人。
一个心怀嫉妒之心的人,绝对不会在人际交往中付出真诚的行为,给予别人温暖,自然不会讨人喜欢。角色定位错误,不能自得其所的其乐。嫉妒别人,是心理狭隘的一种表现。
对己主义,事事放纵;对人马列主义,事事计较,而且极为刻薄。因为一件事情而对别人怀恨在心,心生怨恨,从此认定对方不值得交往。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走死胡同,与事与人斤斤计较,朋友会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永远不犯错误的,不懂得原谅,就不会长久地拥有友情。
采取某种手段,做出卑鄙的事情,从阴暗的角落里吹出冷风,或恶毒地毁誉,或无端地造谣,或无中生有地歪曲事实,试图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阻止他人的进取和追求,抹杀他人的优点和成绩,消磨他人的闯劲和精力,达到“你行,我想办法不让你行”的目的,搞得别人欲罢不能,欲干不能,直到也和他在一条水平线上,相互彼此彼此,以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有的人因为容貌、身材、修养等方面的因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做事犹豫,缺乏胆量,习惯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交流中无法向别人提供值得借鉴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感到与之相处是浪费时间,自然会避而远之。
当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这就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差距和问题。尽量不去与别人比,多与自己的过去比。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丰富自身内涵,提高修养,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