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过见过——老话新说之二百六十九

(2020-10-23 10:05:01)
标签:

民俗文化

人生感悟

(此文已发表在今日的天津《中老年时报》上)

几个老姐们儿去逛珠宝展销会。窦大娘看中了一只玉镯,同行的边大娘不以为然,说它的成色不足以值这个价钱。窦大娘悻悻地回到家里,老伴闻听以后说:“你没买就对了,听人劝吃饱饭。老边家的祖上开过当铺,人家可是吃过见过的啊!”

“吃过见过”也是老天津卫人常讲的俗语之一。

“吃”和“见”都是动词,其意思通俗易懂妇孺皆知。在它们的后面分别加上“过”字,就成了过去时亦即完成时。与吃过对应的是没吃过,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世上能吃的东西品种和门类数不胜数,谁也不可能每一样都吃过。因此,这里所说的“吃过”,主要是指食物的品质和档次是普通人没吃过的。

同样的道理,与见过对应的是没见过。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域和环境不一样,你见过的东西他可能就没见过。早年间,有不少山里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去过,所以根本不知道平原有多么广阔;而若是问城里人山花野菜的名称,他肯定也会张口结舌答不上来。显然,这句老话说的“见过”,并非一定是指见过哪样东西,而是说这个人与众不同,曾经见过大世面。

我们时常听到老一辈跟年轻人讲,他过的桥比对方走过的路还多。同时又有一种说法,叫作“我吃的咸盐都要比你多”。或曰,这是否也可以称作“吃过见过”呢?

窃以为,它们确实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但是又有着不小的区别。因为“过桥”也好,“吃盐”也罢,都是炫耀自己比人家的年龄大,资历深;说白了,就是论资排辈,颇有倚老卖老之嫌。而“吃过见过”

这句老话则不然,它形容的是一个人经历过大场面,自然就见多识广,大家也都会对他刮目相看。至于年龄大小,反倒不是主要因素。

比方说,电视台举办相声小品大赛。上百名参赛选手经过初赛和复赛,最终有八人幸运地进入了决赛。其中,呼声最高的是一对中年搭档,常年在茶馆和小剧场演出,舞台经验丰富。然而,没想到却败给了一对“九零后”。那俩小伙子都是曲校毕业,这几年跟着老师到各地商演,还去过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可谓“吃过见过”。

又比如,中超联赛中两军对垒。一支是老牌球队,曾经多次蝉联冠军,还参加过亚冠比赛成绩不俗;另一支球队去年才刚冲超成功,明显缺乏重大比赛的经验。球迷们对此评价说,后者作为“升班马”,今年的任务就是保级;而前者属于“吃过见过”的主儿,这两支队伍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过,凡事都会有例外。某公司高薪招聘了一名“海归”,此人手握两所世界名校的文凭,据说其导师获得过诺贝尔奖。如此说来,他应该算是“吃过见过”了。可遗憾的是,任职以来始终碌碌无为,或许是因为在国外呆得太久,回到家乡有些水土不服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