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城市“抢钱能力”排行

(2014-10-02 13:22:28)
标签:

股票

 

看过“天天说钱”专栏的读者都知道,在研究经济的时候,我历来比较重视两个指标:“小学生在校生人数”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因为这个两个数据都没有被政绩考核“污染”,能比较真实反映一个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竞争力。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或者叫“资金总量”,是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之源。如果说,只用一个指标反映城市竞争力,那么最合适的就是它。今天,我准备用2000年到2013年各个城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增长率,来看看谁是过去13年竞争的赢家,谁又是输家。

 

以下数据来自各城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有些城市个别年份公布的是人民币存款余额,但绝大部分城市公布的是“本外币余额”,所以存在口径上的细微差别,好在误差不太大。福州、昆明、西安、郑州、太原、烟台、南昌等2000年数据没有查到,所以这些城市没有被列入。除此之外,资金总量比较大的城市都已经上榜(以下表格中全国数据单位为万亿,其他单位都是亿)。

 

城市  2000年  2013年 增长率

合肥    563     8233   1362%

苏州   1477    20038   1257%

成都   1890    23662   1152%

长沙    826    10149   1129%

重庆   1904    22789   1097%

厦门    545     6381   1070%

宁波   1173    13200   1025%

南通    689     7542   995%

贵阳    530     5766   988%

无锡   1078    11642   980%

 

深圳   3169    33943   971%

青岛   1073    11418   964%

杭州   2088    22175   962%

天津   2282    23317   922%

北京   9705    91661   844%

南京   1964    18418   838%

泉州    612     5626   819%

上海   7772    69256   791%

武汉   1694    14916   780%

温州    928     8095   772%

大连   1375    11954   769%

 

全国   12.38     107    764%

唐山    715     6150   760%

济南   1275    10808   748%

长春   1013     7867   677%

东莞   1229     8631   602%

沈阳   1701    11577   581%

哈尔滨 1257     8488   575%

石家庄 1313     8608   556%

佛山   1942    11387   486%

广州   6185    33838   447%

 

从大的片区上看,过去13年资金总量增长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西南地区。增长最慢的,主要集中在广东和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表现一般,没有想象中的快。

 

成都和重庆在全国的强势地位,我估计很多人没想到。而成都在增长率和总量上双双超过重庆,更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要知道,这些年来重庆先是成为直辖市,然后又成为“政治局委员”级别的城市,国家扶持政策接踵而至。成都对重庆的超越,我以前专文分析过,主要是它在西南大区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延续,事实上是西藏的“第二省会”。

 

东北三省的衰落,再次在资金流动上获得证实。此前,我曾经在文章中从“在校小学生”增减的角度,分析过东北地区严重的人口流失。过去13年,东北三个省会城市资金增长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连略高于全国水平(大连2000年数据是人民币存款,2013年是本外币存款,考虑到这个因素,大连实际上也低于全国增长),说明“钱”也不再青睐这个地区了。

 

广东四大城市中,有3个城市资金总量增长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广州、佛山倒数第一、第二,估计让很多人大感意外。这主要是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是国家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过去13年里从广东转向了长三角、华北和西南地区,那里成本更低;二是广东在2000年之前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广东四大城市都是“增长明星”,在2000年时“资金总量”的基数都比较大。

 

但广州在最近13年的“失落”是无法掩饰的。我此前在文章中专文分析过,在2000年的时候,广州的资金总量接近上海、北京,这也是“北上广”并列的基础。那时,广州一个城市的资金总量相当于天津、重庆、杭州三大城市之和,或者相当于两个深圳。但到了今天,深圳已经反超广州,天津等城市也已经追赶了上来。中国城市竞争的格局,已经从2000年时候的“三强领先,群狼在后”变成了“两超领跑(京沪),两强跟随(深穗),群狼在后”。

 

珠三角只有深圳比较例外,在过去13年仍然维持了资金总量的高增长,这是因为:第一,深圳有证券交易所,尤其是有创业板、中小板,成为汇聚资金的利器;第二,深圳经济转型升级早,新兴产业发达。

 

在资金增长上“失意”的还有两个弱省会,石家庄和济南。其实我以前在文章中也分析过,河北是被北京、天津撕裂的省份,石家庄位置偏南,整个河北南部人口在流失,明显没有环京津地区发展快。济南是中国最弱的省会,青岛、烟台等城市都抢济南的风头,分流了济南的资源。

 

合肥当上“状元”也比较出人意料,这跟它基数低有很大关系。

 

此外,北京和上海强大的资金聚集效应,也非常引人瞩目。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过去13年中,上海跟北京的差距在拉大。而这13年,恰恰是上海大力发展金融中心,吸引资金的13年。上海的“失意”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我想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北京事实上始终在跟上海、深圳竞争金融中心地位,将新三板抢走就是例证。资金跟着权力走,北京分流了上海的资金。第二,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在上海仍然巨大,上海始终没有涌现出像样的创新型企业,经济缺乏活力。在这方面,北京和深圳都比上海做得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