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石油独立”意味着什么?

(2014-06-26 23:48:55)
标签:

军事


石油是一副枷锁,它主要锁住两类国家:一类是沙特、伊朗、伊拉克、俄罗斯、委内瑞拉等石油输出国,这些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出售石油;二是日本、中国、韩国等石油进口比例超过50%的国家,油价一有风吹草动经济就伤不起。

 

美国以前也属于第二类国家,不过最近几年随着页岩油、页岩气的技术革命,越来越接近“石油独立”了。624日,美国商务部裁决,允许德克萨斯州的两家能源公司,将简单加工过的页岩油出口。此举被媒体解读为美国能源政策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禁止出口原油”的政策出现了松动。虽然没有明确解禁,但至少允许打擦边球了。

 

在过去40多年里,美国等西方国家至少三次被“油老虎”咬伤过,这也就是所谓的三次石油危机。其中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最为严重。

 

1973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上涨到超过13美元,由此引起了西方经济衰退。受此因素影响,美国GDP下降了4.7%,欧洲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燃料短缺还影响到美国在越南进行的战争,让美军颇为狼狈。

 

1979年到1981年,中东先后爆发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大概下降了3%。第三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90年美伊战争期间,时间相对较短,影响也比较小。

 

石油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让美国意识到:控制住了石油,也就控制住了全世界。反之,不仅不能掌控世界,连美国自身的经济安全也难保。所以,才有了1990年和2003年的两次美伊战争,以及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深度介入。从霍尔木兹海峡到马六甲海峡,从红海到苏伊士运河,从巴拿巴运河到直布罗陀海峡,到处都能看到美军的身影,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油轮的必经之地。

 

最近几年日趋成熟的页岩气、页岩油开采技术,以及先进的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让美国人看到了“石油独立”的曙光。在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和南部的德克萨斯州都发现了巨大的矿藏,并开始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10年前,美国仍然大量进口天然气,目前不但不用进口,还准备出口。如今美国的气价只有中国的八分之一左右,这成为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以及制造业回流的原因之一。此外,页岩油产量的日增,也让美国的石油进口量从2006年峰值时的每天1300万桶,下降到目前的500万桶。

 

今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了年度能源报告,这个报告预测到2037年美国将实现原油零进口。据报道,仅仅北达科他州的巴肯(Bakken)油田的原油年产量就达到了10亿桶。目前这个油田探明的工业储量是150亿桶,预计总储量在1500亿桶左右,如果全开采出来,大概够美国使用30年左右。

 

不过有一些私人研究机构更乐观,他们认为到2020年,美国就可以完全摆脱“石油枷锁”,甚至开始出口原油。如果以特斯拉为代表新能源汽车技术完全成熟,这种预测也许真的会变成现实。反正不管怎么说,美国即将摆脱“石油枷锁”是不争的事实,2037年很有可能是最谨慎的预测。

 

美国彻底摆脱“石油枷锁”,影响大概有以下几个:

 

第一、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原油输出国之一,美国“石油独立”后,俄罗斯可以打的牌减少了。中国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在未来10年会上升到75%左右。美国“石油独立”后,中东局势对美国的牵制越来越小,对中国的牵制越来越大。加上美国控制着全球主要的海运通道,所以能源安全将成为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事实上,仅仅因为石油和粮食两大软肋的存在,中国就不具备跟美国翻脸的条件。

 

第二、美国的“石油独立”会鼓励仍然带着“石油枷锁”的中国、日本等国家,也加入到新能源革命中,所以未来1020年人类新能源技术将有突破性进展。汽车最终摆脱石油的日子,相信不会太远。到那时,中国大城市的空气将变得更加清洁。

 

第三、石油输出国,特别是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将不断下降,国际油价将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之后逐步下跌。即便表面上没有下跌,也将跑输通胀。所以,现在还去迪拜炒房地产的人,需要考虑当地楼市的高点在哪里。如果中东国家不能实现转型,今天的繁荣将迅速凋零。而俄罗斯,很有可能在20年后变成一个彻底的二流国家。


“天天说钱”是一个原创财经评论发布平台,以相同的栏目名称,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微信、搜狐博客、搜狐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同步更新。微信公众订阅号tttmoney免费为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你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订阅。)

银行“罕见表态”的玄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