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妈”突然变脸成“恶婆婆”?

(2014-03-18 11:24:30)

 

“两会”前后,央行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判若云泥:会上满脸慈祥,俨然真的是“央妈”,会议结束当天变脸,摇身一变一幅“恶婆婆”的模样。

 

在余额宝该不该被取缔争论的关键时刻,3月5日,全国人大开幕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和代表委员的围观,央行高层集体为余额宝正名,一天之内曾经四次表示不会取缔,为此赢得了“开明”和“勇于改革”的形象。然而到3月13日“人大”闭幕当天,央行关于暂停网络信用卡、二维码、条码支付的文件就已经下发。到了最近两天,据称央行向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征求意见稿,里面的限制条款极其苛刻。

 

3月17日的《羊城晚报》等媒体就报道称,根据央行的草案,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消费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支付机构应对转账转入资金进行单独管理,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不得向银行账户回提等等。果如是,不仅余额宝将变成植物人,连已经成型的第三方支付,也将濒临绝境。(本文作者:天天说钱;微信公众订阅号:tttmoney)

 

对于传媒的报道,央行没有正式回应,更没有否认。果真如媒体报道的那样,央行此举就不仅仅是防范互联网风险那样简单了,而是别有所图。因为移动支付固然有风险,但基于PC端的第三方支付,已经运行多年,证明风险不大,这次一并“严厉规范”,显然有偏袒传统银行和银联的嫌疑。

 

互联网金融,看似在方便普通用户和利好中小储户上迈出了一小步,似乎算不上金融创新。但事实上,这一小步恰恰是中国金融业的一大步。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场革命,可以大大提高中国资金配置效率,拉动内需,提高劳动生产率。央行最近以安全为名,对于互联网的金融的限制,显然力度太大,会延缓改革红利的释放。

 

下面不妨梳理一下,互联网金融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厘清了这个问题,有助于看清央行决定的实质。

 

我们先看一下第三方支付,特别是基于二维码、条码的移动支付。这个服务的推出,不仅可以让小额支付更加便捷,还可以将商家的打折卡、返券、会员卡、银行卡、公交一卡通等统统集成进来,成为一个便捷电子钱包,提高这些卡的使用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财付通、支付宝们的扩展服务,极为方便地进行类似购买彩票、电影票,以及信用卡还款等消费。

 

移动支付仅仅是一个突破口,有了这个武器,互联网企业才能构建起O2O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无论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还是在自己熟悉的城市,进行消费的时候都非常方便。比如你决定去吃湘菜,有几个摩尔可以去,但哪个有车位,哪个摩尔的湘菜馆可以订到位?这些都可以在“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解决。有了这些便捷服务,市民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开着车到处跑,节省了时间,节省了油费,减轻了路面交通压力,降低了碳排放。这些看似涓涓细流般的变化,将成为拉动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本文作者:天天说钱;微信公众订阅号:tttmoney)

 

通过第三方支付这个突破口,互联网企业还可以介入传统金融业。比如余额宝们的诞生,将大大加速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也为全世界展示了利率市场化的一种新途径,这是史无前例的。而且余额宝们改变了银行重视大储户,冷落小储户,甚至盘剥小储户的局面,结束了中国银行业长期存在的权利不平等现象。

 

如果互联网金融进入贷款领域,他们掌握的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手段,会给传统银行评估贷款风险的模式,带来一场革命。有了这些手段,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底气会更足。而目前的中国银行业,由于防范风险手段老旧,只能做给大企业、国企“锦上添花”的事情,很少敢于给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雪中送炭”。也就是说,我们宝贵的贷款资源,长期是错配的。这个局面,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来改变。

 

网企全面介入金融业,还可以改变目前中国金融业产权不明晰的现状。中国目前的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大证券公司,大多是国有控股企业,缺少真正的对资产负责的人。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这些年攻城略地,气势如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高效的激励机制,而这正是中国传统金融企业缺乏的。

 

央行给传统金融企业当“央妈”,给互联网企业当“恶婆婆”,固然可以暂时维持住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看似也降低了金融风险,减少了麻烦。但金融业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央行“母爱”的关照下,人民币早晚要自由兑换,资本市场早晚要彻底开放。到那时,国门豁然打开,欧美日武装到牙齿的“金融洋枪队”长驱直入,我们拿什么跟人家竞争?加强监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管制,有意误伤,则是对整个民族竞争力的自宫行为。

 

(本文作者:天天说钱;欢迎转载,但必须保留署名。“天天说钱”是一个原创财经评论发布平台,以相同的栏目名称,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微信和搜狐新闻客户端同步更新。微信公众订阅号tttmoney免费为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你可以扫描下面第一个二维码订阅。此外,还可以扫描第二个二维码,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订阅。)

银行“罕见表态”的玄机

 

3月13日,腾讯们遇到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